大黄鸭与正能量
“大黄鸭”终于回家了!
金秋时节,在外漂流了20多年的“大黄鸭”终于回到了她魂牵梦萦的故土——中国。9月6日,当她亮相北京,游入园博园时,无数“鸭粉”趋之若鹜,令园博园人气骤增。9月26日,当她游至颐和园时,适逢国庆佳节小长假,本来就游客众多的的皇家园林,呈现百万游客围观大黄鸭的奇观。特别是那些被“大黄鸭故事”打动的人们,深情地驻足昆明湖畔,久久不愿离去。
北京版大黄鸭高18米,比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大黄鸭增加1.5米。当然了,这还不是最高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款大黄鸭为26米。
不过,有一些同胞至今还不知道那富有传奇的“大黄鸭故事”。在这里,我愿意义务讲给大家听。
时光倒流在二十年前的1992年,中国南方某集装箱码头,29000只即将飘洋过海的小黄鸭就安卧在一艘货船的集装箱内。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广东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地。这种橡皮材质的小黄鸭,作为儿时浴盆里的“小伙伴”,成为国人的童年记忆,并在二十多年前由中国一船一船地卖给西方国家。
且说这艘装载小黄鸭的货船,从中国出发,一路向东,由西太平注进入了南太平洋,驶向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
然而,就在货船经过太平洋中央国际日期变更线时,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发生了。海洋上飓风骤起,在货船剧烈摇摆中,一个满载29000只浴盆玩具小黄鸭的货柜,挣脱了钢链,一头扎入了大海,在太平洋这个“超级大浴盆”里破裂开来。29000只橡皮鸭子突然像有了生命一样,在太平洋里,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开始了她们的“奇幻漂流”。
丢失了一集装箱小黄鸭,并不是一个很大损失,也算不上什么海难,所以也没人将这事当成一个新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年之后,这支“鸭子舰队”分成了若干小分队,在世界各地漂流,最远的竟然漂行了3万多公里,一路充满了各种奇妙经历,颇有美丽童话故事的意味。她们曾登上夏威夷海滩,通过“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地;曾进入墨西哥湾流,跨越大西洋;曾绕过格陵兰岛,漂到冰岛;曾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天呐,是什么力量,令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鸭子舰队”,如此“强悍”地周游世界呢?
不可否认,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获取一些海洋数据并非难事。然而,像这样大面积的历时20多年,甚至更久的有实际漂浮物的海流实测,无疑正由小黄鸭的奇幻漂流来完成。最初3年中,“鸭子舰队”中约1.9万只鸭子,完成了总长1.1万公里的环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第一圈漂流,沿途经过印尼、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洋面,平均每天漂流11公里。
1993年初,另一支约有1万只的“鸭子舰队”被甩出太平洋环流,北漂至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圈洋极环流。之后,“鸭子舰队”被冻在浮冰里,只能随着冰块缓慢地向北极方向移动;漂流3200公里后,“鸭子舰队”又借势南下,向南漂流6000多公里,到达加拿大诺瓦斯科舍省。浮冰开始融化,“鸭子舰队”开始新的畅游……小黄鸭们向科学家提供了北极冰层向下朝着东格陵兰岛的自然漂移速度,约为每天一英里,从太平洋向大西洋要漂上5年。2008年,“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16年之后,抵达英国西海岸。此时,小黄鸭离她们纵身大海的太平洋中央海域,已经漂行了3.5万公里。
小黄鸭的奇幻之旅,引起很多人的浓厚兴趣。美国阿拉斯加的一对父子,在“鸭子舰队”漂流的十几年间,详细地记录了拾获这些玩具的日期和位置。有的海洋专家根据潮汐运动绘制出各路小黄鸭的漂流图,并经过研究分析指出,有些小黄鸭的主力舰队,会受北太平洋次极区环流“挟持”,在环游北太平洋中没完没了地兜圈子,旅行似乎没有尽头……
在科学家研究小黄鸭漂流路线,了解海洋洋流和北极冰帽的奥秘之时,媒体也介入对她的纪录。2006年,英国BBC4台播出了他们精心制作的纪录片《黄色鸭子入侵》,对“鸭子舰队”的传奇经历进行详细披露,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引发追鸭热潮。每当“鸭子舰队”将抵达某个海岸时,“追鸭族”们就会疯狂地涌向海滩,争抢这些梦幻“鸭客”。
在海岸有幸捡到小黄鸭的人,先得验明正身,即捡到的是否为正宗的美国“第一年”小黄鸭。因为,1992年从中国进口的这批鸭子的美国公司,在这批小黄鸭身上印有订制公司的名字——美国“第一年”玩具公司。这家公司眼见“打了水漂”的鸭子正一天天火爆起来,遂发出公告:愿意以每只54英镑的高价回收小黄鸭。但市场上的价格,已经爆炒到每只一千英镑,是“第一年”公司开价的近20价。小黄鸭已不是当年的小黄鸭了,变得身价百倍,炙手可热。
以微弱之躯与坚韧耐受力,在浩瀚大洋漫长遨游的小黄鸭,就像一只只超级可爱的小精灵,被赋予很多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如,成群结队的团队精神,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百折不回的意志和品质,等等。其奇幻之旅,感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鸭粉”。
就在这时,荷兰知名艺术家霍夫曼,设计创作了巨型橡皮鸭艺术品,其外形酷似那极富传奇色彩的小黄鸭,先后制作有多款,最大的一只高达26米。霍夫曼带着他的作品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先后造访了纽伦堡、圣保罗、大阪、伦敦、悉尼等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大黄鸭”所到之处受到关注和追捧,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带来了极大的商业价值,被认为是现代时尚设计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霍夫曼并不认为其设计灵感源自“1992年从中国运往美国途中一批落水的鸭子玩具”,而是从绘画作品中获得。
不过,不管霍夫曼信不信,反正全世界的人几乎都信了,这只大黄鸭分明就是那一只只奇幻漂流的小黄鸭之化身。因为只有这样的传奇故事,才配得上做成这么大个头儿的艺术品,进而引发人们更大的兴趣。
对中国人来说,大黄鸭的横空出世,畅游世界,对加深外国对中国的了解,扩大中国影响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了具有普世价值的正能量,具有重要作用。
“大黄鸭故事”讲完了。愿这个故事成为孺妇皆知的美丽童话,成为每个国人的一种精神力量。
上下图:园博园里的大黄鸭与颐和园里的大黄鸭

(董聚山
文并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