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京城狗患”说到“规则意识”

(2013-09-07 07:26:19)
标签:

杂谈

董聚山

过马路

社会管理

操作性

分类: 世相评说

由“京城狗患”说到“规则意识”

    早晨上班,步行半小时。途中,遛狗的人们三三两两,成帮结伙;形形色色的狗们更是撒了欢地满街跑,大有我是“街霸”我怕谁的架势。伴之而来的则是无处不见的狗屎,散落于街道、胡同或公共绿地,一不留神就会踩上一脚,令人甚感恶心和恼火。至于恶狗伤人事件,也是时有所闻,屡屡发生。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空余时间和闲钱用于养狗?既然养狗,就要敢作敢当,切实管住自家狗的狗嘴以及尾巴下面的东西,切不可为满足自己的嗜好,污染公共环境,侵害公众权益。

    狗患问题是个社会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问题。试想,城市的管理工作即便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每天24小时盯着全城每一条狗的一举一动,进而对狗的违规行为进行判罚。无论是行政成本,还是人力资源配置,都做不到。治理狗患靠什么?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人的规则意识。

    日本人虽然在侵略扩张性上劣迹斑斑,有着不为人不齿的罪恶历史,至今还在为臭名昭著的战犯们招魂,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规则意识还是蛮强的,比如走在东京的大街上,看不到有狗的出没,更看不到狗拉下的粪便。行人过马路,没有闯红灯的,上下车也没有拥挤现象,整座城市显得很有条理,人虽多而不忙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颇感舒服。在这一点儿上,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

    再看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不遵守交规而造成的。有人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上下车”等现象被冠以“中国式”,是在自我贬毁,因为国外类似违规现象也不少。这话有些道理,“中国式”的叫法的确值得商磋,但决不可因此而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中国自古有“见贤思齐”的文化传统,对国外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剔除糟粕,吸收精华。特别是人家的规则意识,对我们的国家治理还是相当有用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比如,十八大后党中央就加强作风建设作出的“八项规定”,既切中时弊,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解决“四风”问题非常管用。如今,无论是公款吃喝,还是公费出国旅游,都无乎销声匿迹了,那种大饭店靠公家买单、旅行社靠公费组团的时代渐行渐远了!

    再如,针对互联网乱象达成的“七条底线”共识,对治理网络谣言、改善舆论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网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为网络空间树立多样、立体、可行的行为规范,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弘扬法治精神的需要,也是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需要。从汶川、芦山地震时凝聚网友热情形成救灾合力,到钓鱼岛风波中网络情绪疏导,直至近期的网络“大谣”原形毕现,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