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汶川到芦山,“北京标准”不打折
(2013-04-27 11:32:38)
标签:
董聚山真情医术世界词句 |
分类: 时事评论 |
“北京标准”诠释“北京精神”
“北京大道”是一条贯穿什邡的交通要道,是什邡抗震救灾的生命线、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灾后,作为对口援建的北京,安排16亿多元资金,以奥运质量标准,分两期建设这条公路,全长 42公里,是18个援建省市援建项目中投资最大的一个。
“北京大道”原名广青公路。为铭记这份真情大爱,什邡人将这条公路命名为“北京大道”。
走在“北京大道”上,一座座宏伟建筑、一片片树木绿地令人心旷神怡,惊喜连连,满眼都是“想不到”。坐落于北京大道旁、由北京市援建的什邡人民医院,以其科学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布局流程,成为辐射周边地市的一所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在“北京大道”一侧,我走进了由北京市援建的社会福利救助中心。诺大庭院里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屋舍俨然,各类生活和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老人们在悠闲地聊天、散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免费入住这里的多是在大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走在“北京大道”上,京什产业园、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太平洋电影城等现代化建筑群一一呈现眼前。这些由北京市援建的重大建设项目,已成为什邡市经济腾飞的引擎,教育文化事业的丰厚沃土。徜徉于“北京大道”两侧的一座座重建村庄,但见白墙青瓦,小桥流水,韵味十足,宛如置身俏丽江南。从村民脸上已寻不到悲伤,感受到的是喜悦和感激之情。从镇上到村里,很多店铺都以“感恩”二字来命名。各家各户张贴的春联上也不乏“恩重如山”、“党恩似海”之类的词句。
走在“北京大道”上,我对“北京标准”重新定位,那就是令世界叹服的“奥运标准”。今天看来,这种“标准”之魂乃是“北京精神”。
今天,四川雅安地区又遭震灾,千万个北京人再次用真情和汗水汇成爱的河流,为灾区人民送去春的希望。愿“北京精神”辉映巴蜀大地。(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