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近十年思想观念之变化
前不久,家乡县里的一位“父母官”来京公干,交谈中,他对县里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如数家珍,特别是在治理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上,作为一项硬指标、硬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科技含量,并将其纳入业绩考核,施行“一票否决制”,取得明显成效。
闻言,我心里颇感欣慰。十年前,每当我回到家乡,县里和乡镇的领导见了我,侃侃而谈的总离不开“招商引资”、GDP什么的,似乎不谈论这些,就没有面子,就显示不出其能力、水平和政绩。结果呢,商是招来了,不过更像是招来了狼,财政收入虽说增加了,但给土地、河流等环境资源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就像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怕了花更多的银子也无法弥补损失。好在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几年从上到下形成共识,既要讲发展,更得讲科学,那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得到的GDP,坚决不要。
再说自己生活的北京,其发展观念的变化更是引领全国。近年来,北京主动放缓GDP增速,将首钢迁出市区,对高排放企业进行关闭和转改,率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生态产业,收到良好成效。种种迹象表明,北京的GDP变绿了,市民生活受益了,因为清新的空气质量、整洁的市容市貌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并不是仅仅靠经济增速就能换来的,更何况从公交优先、文化惠民等一系列民生改善中,大家已清晰地看到了科学发展观与人民福祉的关系,对发展绿色GDP充满信心。
一场冷空气袭来,北京气温骤降,以“看天供暖”取代过去的“按日历供暖”,让市民百姓在暴风雪中享受一片暖意,凸显了民生情怀,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观念。
其实,十年来的观念之变,在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
十年前小轿车尚属昂贵的奢侈品,谁家要是有台小车,周围人都很羡慕,自驾上下班者被视为“牛人”;如今轿车普及到家庭了,自驾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选择公交出行、骑行和步行的人则越来越多了,因为在倡导节能减排、运行健身的今天,绿色出行已成为一种时尚。
十年前,招待用餐、请客吃饭往往都很讲排场,餐桌上浪费惊人;如今,朋友聚会讲究按量点餐了,而且剩菜打包也不觉得没有面子,减少了大量的餐厨垃圾。
十年前,国人想出门旅游却舍不得口袋里的钞票;如今,只要口袋里有钱,大家就想往外跑,游了国内游国外,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把精神生活、健康生命看得比钱重要,把旅游当作最好的养生。
……
想必大家都感受的到,十年来,我们的生活观念变得越来越理性智慧了,越来越健康文明了!(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