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把莫言引入诺奖殿堂
《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去拜读。
昨晚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
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为: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
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的神秘国度,沿着历史长河一路走来,今天,终于又有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大师横空出世,他的名字叫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新得主。这是诺贝尔奖设立百余年来,获诺奖的唯一中国籍作家,国人自当珍惜这一千呼万唤、弥足珍贵的殊荣。
今年57岁的莫言,山东高密人,曾为军人,文学出道于1980年代,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庭》(改编为电影《红高粱》)一炮走红,著有《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透明的红萝卜》等文学力作近百部,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2009年,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视野。这是他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而成功创作的第11部长篇小说。在这部书写计划生育的作品中,“蛙”被演绎为女娲造人、“蝌蚪与精子对话”等多重生命意象,意图宏大,内蕴丰富。
显然,世人看重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因其奖金丰厚,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更在于其标志性的意义,即中国文学之水准和普世价值,以及被世界接纳和融合的程度。这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莫言获诺奖,“一诺千金”(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0多万元人民币),更像向我们的圣贤先哲和亿万国人兑现承诺。这是无疑是个吉庆之兆,中国文学的又一个春天或许由此开启。(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