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古今两大画展联袂亮相

八大山人的鸟禽为何都是“翻白眼”?郑板桥的绘画题跋何以称得上“书画合一”?施原(清代)画驴与黄胄笔下的驴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看画展重在看门道,只有“懂画”,才能充分享受画的乐趣。在中国美术馆看画不用急,有志愿者导赏员为你讲画。他们并非都是美术专业人士,但至少是资深书画爱好者,所讲解的都是专业知识,并“看画说话”般解读,让你很快“入画”。当然了,志愿者是免费导赏的,看画展也是免费的。如今,中国美术馆同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顶级文化场馆一样,再好的展览也是免费观赏。
新年伊始,中国美术馆迎来两大展览——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
邓拓,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诗人、杂文作家、古书画收藏家。1964年,邓拓写下“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诗句,将个人珍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140余件(套)无偿捐赠给国家,全部由中国美术馆珍藏。展出的作品中,有价值不菲的苏轼《潇湘竹石图卷》,苏轼传世珍品仅两幅,《枯木怪石图》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潇湘竹石图》构图奇特,匠心独运,长卷式构图,是学界公认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怀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此外,还有明人沈周、唐寅、吕纪、仇英,清人黄慎、华嵒、郑燮等大家的传世之作,构成了上起宋元、下至晚清,反映中国绘画历史流变的序列。这些古代书画多属国之瑰宝,倍受美术界和文物鉴藏界关注。
《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是中国美术馆首次自主策划的中国画提名展,有60位当代画家入选参展,展出作品200多件,或以生动的笔墨描摹都市百态,或以抒情的笔调表现乡土风情。件件作品都以精绝妙伦的技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叹为观止。
古今两大画展,一个震撼心灵,一个让人陶醉,其巨大文化价值及带来的超级艺术享受,决非一般性展览所能及!(董聚山)


上下图:观者争睹苏轼的《潇湘竹石图》

上图:郑板桥的《兰竹图》
上图:施原的《策蹇图》

右下图: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

上下图:现在的孩子好福气,可以现场临摩古代大家的名画真品。


上图:桑建国的《少妇》
上图:杨柳的《蓝色地下铁》

上图:孙志钧的《霞光中的牛群》
上图:陈辉的《皖南迷幻异境时》

上图:刘庆和的《响水(局部)》
上图:罗寒蕾的《旅途》
上图:任惠中的《洁白的哈达》
上图:赵俊生的《旧京风情》

(董聚山 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