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队过年吃饺子的尴尬事

(2012-01-19 11:09:44)
标签:

武汉

连队

连部

饺子馅

e6

分类: 岁月回眸

我的军营第一个春节琐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满18岁的我参军到部队。那时国家虽已转入改革开放轨道,但老百姓的生活还很穷,鸡鸭鱼肉仍是心向往之的餐桌美味,足可以吊起人的胃口。于是乎,连队春节大会餐便成为兵们的共同期待。

    新兵连有位张姓武汉籍班长,别看平时板着个面孔训斥我们“稀里马哈不像话”,但讲起连队春节大会餐的情景来却绘声绘色,其中有句话很诱人:“十几二十个菜摆满了桌子,多数为大鱼大肉式的‘硬菜’,不用吃饭(指主食),光菜就吃饱了!”听得人直咽口水。

    营里那位操着一口浓重山东话的教导员,也曾大胆地提出一个有创意的设想:年夜饭,官兵人手一只烧鸡,外加一瓶啤酒。兵们听得直拍巴掌,连呼“过瘾”。遗憾的是,或许他的想法过于“超前”,超过了当时营连的经济实力,只能作罢。

    待到大年除夕,连队大会餐隆重开席后,我们这帮头一回在外过年的新兵蛋子,着实摔开腮帮子,狼吞虎咽了一番,同时也验证了张班长的话果然不谬,不用吃饭(指主食),便赚了个肚圆。

    按照连队惯例,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可是,全连百八十号人,得包多少饺子呀,光炊事班几个人哪忙得过来?怎么办?还是老办法,饺子馅连队统一制作,再同面粉一起分发到各个班及连部,以班(连部)为“作战单元”独立战斗。接下来便是包饺子“竞赛”,先完成的班(连部),便可到炊事班排队,拥有优先“煮饺子权”。我所在的四班,虽说没能拔得头筹,却也名列前茅,且排在了连部前面。

    就在肚子咕咕叫的时候,终于轮到我班开煮了,朱班长顺手将身旁的一大盖饺子扑扑腾腾地倒进沸腾的大锅里,不大一会儿,香喷喷的饺子出锅了,大伙都急不可待地盛进碗里,咬上一口,那个香呀,美呀,简直一百年都忘不掉。

    不过,此时也有乐不起来的,那就是连队的通信员。连队文书(职务相当于班长)正冲他发火呢,嘴里还一个劲地嘟囔着说“通信员不会办事”。究竟咋回事?

    问题都出饺子馅上。早在连部领取饺子馅时,炊事班长为讨好连长、指导员,特意往馅里多加了些猪肉和香油。原本想连部几个人能美美地特殊一下呢,没承想煮熟的鸭子飞了,包好的饺子没了踪影。

    原来,我们朱班长在煮饺子时,无意中错将连部的饺子当成自家的倒进锅里。等连队文书走近锅台动手煮时,发现饺子已不是原来的饺子,心里那个气呀!怨恨朱班长不该玩“调包”,训斥通信员临场“失职”,不过事到如此,自家的饺子已进了别人的肚里,也只能将错就错了,很是尴尬!

    事后,我们朱班长还故意气文书:“谁包的饺子不是饺子呀,这叫‘交流互助、团结友谊’嘛!”

    似水流年,苍桑巨变,一晃30年过去了。如今,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以前是“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现在是“每家天天都可以吃饺子”;部队的生活条件也极大改善了,官兵们早已吃腻了鸡鸭鱼肉,青睐少油低脂的绿色食品了。不过,吃得再好,也不如那顿“调包”的饺子香——那是一顿令人回味绵长、感慨良多的过年饺子呀!(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