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量让古都北京灵动飞扬
随着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北京的文化建设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金秋时节,一部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的儿童剧《红孩》已上演百余场,巡演十几个城市,所到之处反响热烈。这部将红色激情与时尚元素相融合的儿童剧,是由领文化体制改革之先的北京儿童剧院所创排。从2004年始,北京儿艺不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而是一艘鼓足了风帆的文化航船,并由儿童剧生产的一船独大到多元化产业的百舸争流,由文化体制改革的“探路人”逐渐成长为探索儿童剧产销新模式的“领航者”。短短7年间,北京儿艺先后创排了十几部原创大戏,并进入商业演出、图书发行、影视制作、动漫剧等市场,成为中国较有影响力的儿童剧创作及演出品牌。
中国木偶剧院,转制5年多,原创和新编演出《精卫传奇》、《猴王·花果山》等大戏18部,共计演出6200多场,足迹遍布全国180多个城市和乡村,并走进人民大会堂万人大厅演出。
前不久,由北京演艺集团策划动作的高端演出项目“真爱奇迹演唱会”在国家体育馆举办,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高昂歌声令京城沸腾。作为全国首个横跨演出、影视、音像出版、体育、旅游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综合性演艺集团,先后成功出品“鸟巢版”景观歌剧《朵兰图》等演艺精品,形成“大文化”产业格局,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
而作为走向市场的歌舞曲艺类试点单位的北京歌舞剧院则坚持自主创新,内容为王、借船出海,变作品为产品;剧目托人、筑巢引凤,变无人为有人。2004年转制至今,累计演出万余场,年演出场次是转制前的6倍。
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不仅繁荣了文化演出市场,也使新闻出版行业呈现勃勃生机和活力。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到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均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集团化文化产业格局,社会效益巨大,经济效益惊人,并有5家文化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北京,作为首都、全世界瞩目的“中国窗口”,其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特别丰富,文化设施总量居全国之首,文化创意产业“领跑”全国,文化领域成为北京有绝对竞争力的领域,这也正是古都北京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日益雄厚的文化力量,让北京这座独具魅力的世界名城愈发灵动和富有吸引力。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同美、英等发达国家之伦敦、纽约等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的文化建设依然存在明显“软肋”。有识之士指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有失粗放、分散、雷同,缺少旗舰型和品牌型企业,缺少高科技的产业形态;北京作为“网都”,聚集了全国90%的重点网站,但网络管理和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工作有待加强;北京是文艺院团的“大本营”和文化精英汇集地,但文艺创作的活力还不够,缺少一批在全国、全球叫得响的重量级精品力作。
文化“领跑”全国,北京当仁不让;文化走向世界,北京正在探索实践之中。我们欣喜看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北京正在以自觉、自信、自强的姿态,推动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和胸怀,吸纳外来优秀文化,不断上演民族文化的精彩大戏,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感受到中华文化不同凡响,并为中华民族所独特的精神魅力所折服。
(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