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再品读
中国共产党缔造者、开国领袖毛泽东,其雄才大略天下皆知。他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文坛上的千古奇才。从大气磅礴、遒劲豪放的毛体书法,到篇篇经典的各式文章(如,调查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政论文章如《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新闻作品《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等),无不展示其纵横捭阖、旷世无匹的过人才识。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雄绝千古,誉满天下。知名诗人柳亚子老先生赞曰:“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就连他的宿敌蒋介石也不得不对其文章诗词表示赞赏。
毛泽东诗词素以雄浑、刚健、豪放著称。说起豪放,我国历史上有两位豪放派大家,那就是“苏辛”,即北宋的苏东坡和南宋的辛弃疾。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气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美学风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杰出。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则“弓如霹雳弦惊”、“沙场秋点兵”,其势可谓浩盛;“醉里挑战看剑”、“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抱负可谓恢弘勇壮。然而,在他们的诗词中,都难以逃脱“人生如梦”、“可怜白发生”式的无奈惆怅和英雄悲怆。
毛泽东则不然,他的豪放来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的诗词风格体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广大最先进群体——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的无产阶级之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的精神强势和美学优势在毛泽东诗词中集中凸显出来。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问苍大地,谁主沉浮”,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再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直至“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的诗词不仅瑰丽雄伟,而且奇异非凡,具有横绝千古的豪气与魄力。
即使在穷荒绝境、坎坷困顿之时,毛泽东的诗词中也能千山蕴秀,万物生辉,灵机充溢,生气盎然。如他的著名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战地黄花分外香”等,无不充满生活乐趣和战斗激情。
一首首光辉夺目、豪气夺人的旷世无匹之诗词,是一代伟人深厚修养和过人才华的集中展现,是由特殊人格、特殊年代、特殊才能和特殊胆识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特殊文化现象。诚如姚雪垠先生所言:“他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由他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培养成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以及蓄积于胸中的革命激情,喷发而为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毛泽东诗词,领略领袖风采,感受伟人情怀,对于激发我们的豪情壮志,以坚定信念经受住各种诱惑和利益考验,再创辉煌,大有裨益。(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