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感言
“公车改革终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了,说明党中央已下决心推动这项改革。”今年“两会”上,温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公车改革的措施和决心,在网络上获得网民的一片叫好。新华社报道中称公车改革:让百姓从“心堵”到畅通。
公车问题之所以为老百姓诟病,在于其“理直气壮”的违规,“名正言顺”的腐败。且像一块臭豆腐,别人闻着臭,自个儿吃着香。又像一片牛皮癣,年年说诊治,久治却不愈,且愈演愈烈。就连每年的“两会”也仅仅是说说议议而已,会后看不到实际动作。
有位名叫叶青的全国人大代表,连续15年呼吁公车改革,即使8年前官居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仍提出“自购公车,自己驾驶,上下班给予一定补助,去外地实报实销,维修、保养等费用自理”的“另类”想法,并付诸实践,每年为单位节约8万元以上。可惜,这种“叶氏车改”可能仅限于叶青本人。各地也有车改的,但大多改的有些离谱儿,且很快夭折。
长期以来,公车使用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司机私用各占三分之一)问题,早已成为不争的实事。实事上,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像公车超编超配、超标准购车、高额运行、违章驾驶等等,每年让数以千亿的纳税人的钱化为乌有。这种公然的、堂而皇之的车轮上腐败,老百姓早已深恶痛绝。
公车改革之所以只响雷不下雨、步履维艰,在于规则制定者难于“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让公车违规享用者拿掉自己屁股下的座骑,该有多么不情愿!
有人说,公车改革就像陷入迷魂阵,改来改去却又回到原点上。还有人说,公车改革像雨像雾又像风,经飘飘地来去,刚想听点动静,却倏忽而去。
将公车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大公车整治力度放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政府有关公车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各级地方政府自然不敢懈怠。如北京市领导表示,先将讳莫如深的本市公车数量在月底前公布,再进行专项整治。广州、杭州、昆明等地已触及公车改革的核心区域。
公车改革要真正见效,关键在于有效减少公车,适当保留的公车也不能专用、私用。对此,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表态:“对公车第一步要规范,规范公车编制和使用范围,严禁公车私用,在这个基础上推进公车的改革。”
种种迹象表明,公车问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公车改革走出迷雾的时候已经到来!(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