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障房扩容有望引发“住房革命”

(2011-01-12 07:14:52)
标签:

房产

新加坡

宋体

保障性住房

政策配套

分类: 时事评论

政策配套 + 观念更新 = 住有所居

一位朋友在《新年新希望》中写道:“股市能学学房市,想不让涨都不行!”我倒觉得未来的房市能学学股市,泡沫吹的如此之大,想不让跌都不行!

据悉,“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继续完善居民住房保障体系,计划新建、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且“以租为主”,公共性租赁住房将占到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房的60%以上。

我觉得这是一个“想不让房价跌都不行”的好政策,让众多“无房市民”看到“住有所居”的希望。

如何把“安居工程”这件大好事办好?一是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打造健康的租赁市场。如,各种不同收入的家庭对应什么样的住房政策,对低收入家庭享受的政策优惠划分等级,对拥有多套住房或高档商品房居住家庭,如何从税收上加以调节和限制(重庆市开了先例),等等,达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钱多钱少、有钱没钱的家庭都有房可住。二是培养理性消费观念。比如公共性租赁住房算不算享有住房?租房住低人一等吗?租房与买房哪种合算?租房户和买房户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哪个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开展全民性的大讨论,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我想,只要这两方面问题解决了,自然也就“住有所居”了,即:政策配套 + 观念更新 = 住有所居。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分乐观,因为这种带有改革性质的政策在实施中很难一步到位。诚如北京晚报资深评论家苏文洋先生所说:一谈到社会方面改革,就大谈与国际接轨,美国、英国、新加坡如何如何。一谈到公车改革、公款旅游改革、公务员住房改革,似乎国外的经验、模式就不适用了。这种高度选择性与国际接轨,犹如断了尾巴的蜻蜓,头重脚轻,严重伤害了人民对改革的信任度。

此外,自古以来把房产、地产看的比命还重的国人,其传统观念的改变也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个过程。

为此,我们还是要把困难想的多一些,想在前面,并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保障性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普通百性的天大好事,只要上下同心,扎实推进,好事就一定能够办好,“住房的春天”就会到来!

                                                    (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