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健盘谣言起 网言网语更惑众
● 董聚山
“......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是鲁迅作品《药》中对于“看客”形象的描写。
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形象还有很多,如《孔乙己》中,酒客们戏弄嘲笑孔已己,拿他的落魄不幸取乐;《祝福》中,人们拿祥林嫂额伤疤做笑料,围观祥林嫂,一遍一遍地听阿毛的悲惨故事;《阿Q正传》里,人们“欣然”地听阿Q讲杀革命党的事……阿Q游街示众时,“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看客”们露出“闪闪的像两颗鬼火”的狼一样的眼睛等等。
看客之所以被称为看客,在于他们对事件围观的兴趣。他们喜欢看热闹,无论是看人被斩首砍杀,还是看人在痛苦中挣扎,他们都有兴致。当然,他们都仅限于“看”,围观地“看”,却害怕自己介入事件当中惹出麻烦。
往事如烟。随着时代列车滚滚向前,电脑出现了,网络出现了,可人们爱传“消息”、喜看“热闹”的嗜好却并没有多少改变。看客们也紧跟时代步伐,成千上万地涌进了网络。不信你看:
2009年6月21日,互联网上出现“九江市三水实验中学一女生被轮奸”的网贴,网民纷纷转载,搞的满城风雨。公安机关对校园及周边进行调查,均无发现相关警情。教育部门、学校经过细致筛查,亦没有发现该校学生有异常情况。最终,论坛网帖始发者植某被传唤到公安机关,植某对其传播道听途说的行为供认不讳。
无独有偶。时隔3个多月,一条更骇人的贴子在网上疯传,广大家长为之惶恐色变,网帖称“九江市某中学有多名女学生失踪,尸体被找到后,内脏均被挖掉”。此后证实,此事纯属谣传,是城区某中学高二学生李某所为;他因对学校十一休长假停课安排不满,故在互联网发布此信息进行宣泄。
这一年的7月21日,湖北省鄂州市无业人员熊忠俊以“刘逸明”名义,在网上发布了《荒唐,受审的飙车案主犯“胡斌”竟是替身》一文。这一谣言通过网络疯狂传播,无数网友对此深信不疑。期间,司法机关通过媒体澄清事实,但熊忠俊继续在网上散布“替身”谣言,污蔑司法机关和媒体作假包庇。最终,谣言破灭,造谣者被拘。
去年6月,网上一个“诱奸门”的帖子非常火爆,大量网站、论坛疯转。该帖直指合肥42中英语教师“孔菲艳”在8年时间里诱奸了900名学生,并附了所谓“孔菲艳”的照片。该帖还有鼻子有眼地介绍了“孔菲艳”的年龄、毕业院校等详细信息,并对诱奸学生的过程有露骨的不堪入目的细节描写。后经查实,该“帖子”所说的内容子虚乌有,42中根本没有“孔菲艳”其人。
新年伊始,又有人在网上散布谣言,说北京廉租房女主人郭春平的身份造假,她并非失业人员,而是公务员身份;她生活并不困难,还带着女儿满世界旅游,且有大量照片为证;她不具备住廉租房资格,还将廉租房高价转租,等等。由此引起民众激愤,郭春平饱尝污言垢语,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庆幸的是没过两天便真相大白,造谣者为南方某市公职人员,看了相关新闻后,为发泄不满情绪,遂登录论坛,以“走漏风声”的网名编造发布了“77元房客租金涉嫌造假,其身份为北京ZF公务员”的帖子。……
以上都是从无数网络造谣事件中信手拈来的几例。对网络上散布的谣言,有的人也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也不肯信其无,结果是“千人围观,万人言虎”,弄得视听混淆,舆论误导,人心惶惶,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从面对面的“看客”发展到键对键的“网络围观”,每个讲和谐、有良知的中国人感觉只有一个字“痛”!网络造谣者其心当诛,理应受到法律惩处。而作为网民,我们既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更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切不可做人云亦云的“围观者”,更不能做推波助澜的“喝彩者”,要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做一个网络论坛健康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