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制物价,楼市是个纲

(2010-12-02 15:08:32)
标签:

房产

美国

外汇储备

住房问题

百姓

分类: 时事评论

热通胀下冷思考

    去过美国的朋友都有感触,其国民的享受的高收入和低物价羡煞国人。国内一位成功人士谈到,前两年她在美国时,正赶上金融危机,在低房价的诱惑和朋友的劝说下,她仅以25万美元的价格便购得一套漂亮别墅。“即使目前价格,也不超过百万美元。”她又说到:“美国的日常用品,十有八九为MAND IN CHINA。”她的所见所闻同“中美国”间的经贸数据也是相当吻合的。

   美国国民的幸福生活,源自政府做的两件事:狂印美钞和猛欠国债。他们想方设法为百姓多发美钞,让腰包鼓胀的国民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中国产品,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反观中国,按说拥有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持有近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足可让国人扬眉吐气!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好像是欠了外国人钱似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我们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是将自家产品以低廉价格卖给美国后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其中付出的资源、环境和人力代价极大。然而,我们每挣到一百美元,国家就要多印出相当于一百美元的人民币投放市场。想想看,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市场上凭空生出这么多人民币,物价焉能不涨?不通胀才怪呢?我们每出口一百美元的货物,百姓就要承担一百美元的通胀后果。这么多外汇储备和购买这么多的国债(美国根本不可能偿还),国内百姓非但享受不到任何利益,反受其害,受益的只能是美国人。

   不过,中国的老百姓向来是特别能忍耐的,这是传统美德。物价高点,吃的穿的玩的差点,他们都能忍受,唯一不堪忍受的是居者无其屋。问题偏偏就出在住房上,特别是住在城市的工薪阶层,凭着挣的那仨瓜俩枣,别说买别墅,就是买个三居两居室,没个百八十万下不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是翻着番往上涨。要实现“居者有其屋”得等到猴年马月呀?可是人总要吃饭睡觉,不能露宿街头,这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大尴尬,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民生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中国这些年的建筑速度和规模,目前人均住房面积并不少,虽无确切统计数字,却从大量空置房和超大面积住宅中看的出来。问题在于房屋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均,致使楼市价格打着滚儿地地往上窜,高得离谱,涨的吓人。如何勒住楼市这匹脱缰野马?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想,所谓的“刚性需求”、“资源紧缺”之类的论调都是蒙人的,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资源,子孙们人人有份,刚性不刚性,岂能影响到大家的使用。

   问题在于如何去调控楼市?其实,这是个再简直不过的问题,只须一条措施就会立竿见影,即加强房产持有环节的税收。这种税收非但不会影响百姓住房,反而会使百姓受益终生。如,政策规定人均3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住房免税,多出部分按比例收税,拥有的房产越多,面积越大,所交税额则呈几何数增长。如此一来,富人们自然就不再想多住多占了,一般的高收入、多房屋家庭都怕房子砸在手上,恨不得马上解套;只有少数的大富豪们才敢真正拥有。然而,对其征收巨额税赋,取之于富人,用之于百姓,不正合乎国计民生吗!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房价必会立马降下,低收入者则会自然拥有,不但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这种“楼房遍地开花、神州处处皆工地”的局面也会大为改观,可以节省有限的土地资源,让美丽的自然环境得以回归。

   改善医疗、教育等行业乱收费状况,遏制各类日常消费品乱涨价现象,无疑都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然而,较之百姓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这些也许都算不了什么!倘若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了,就等于搬掉了他们头上的一座大山,化解了他们的经济灾难。也就是说,楼市是个纲,其余都是目;住房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好办了。 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