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不可缺失的文化风景
“不是刚举办过青歌赛吗,怎么央视又鼓捣起来了呢?”众人的诧异恰恰说明青歌赛并不被国人所期待,甚至有些不屑和厌烦。
这些天,对于余秋雨先生再次出山,担任青歌赛文化素质评委,观众褒贬不一,有人拍手称赞,有人刻意贬损。坦率地说,对秋雨先生我一直心存敬意,十分喜爱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传播文化精神,更是当代中国文人所缺失的。毋庸讳言地讲,就央视青歌赛本身而言,乏善可陈,了无趣味,如果没有余秋雨的参与,也就失去了文化娱乐性,会让人感到无聊和乏味!
生活中的“赵本山”能把人忽悠瘸了,但余秋雨先生的名气可不是忽悠起来的。且不说他在戏剧理论方面的造诣,也不说他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院长的身份,单就人们对他的文化散文的喜爱程度,就不可能使他不火。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冰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的书既无法给人们提供发财的信息,更无刺激人们感官的情色内容,传递的只是文化知识,却一本接一本的畅销,一本比一本火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余秋雨先生的魅力不只表现在文艺作品和儒雅风度上,也表现在他的文化演讲才能上。他那带有江浙口音、独具余氏特色、妙趣横生的话言表述风格,本身不就是一道文化风景吗?
长期以来,央视青歌赛每况愈下,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每次比赛,台上出风头的几乎都是那些军旅歌手,确切地说是一帮为参赛和争抢名次而临时披上军装的人,似乎每次捧金夺银的都非空军、海军、二炮、武警等军旅歌手莫属,似乎我们的军队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用来唱歌的。长此以往,大家形成这样印象:人民用真金白银养起来的军队,搞军事训练不行,演戏唱歌还行!这样的青歌赛比下去,除了助长虚假浮夸之风,不知道还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话题再回到余秋雨身上,人们只所以希望在青歌赛上看到他,实则希望享受他身上飘逸的文化味道(当然也有人以贬损名人为快事和能事,在此就不做剖析了)。我曾想写一篇“文人当如余秋雨”的博文,对先生的渊博学识、优美文字、文人气质和美好姻缘感慨一番,终因笔力不足暂且放下。先生的夫人即为貌美如花、气质如兰的马兰女士,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夫妇二人,才子佳人,琴瑟和弦,堪称佳话!
(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