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观察我们去观摩学习的四所学校,这里的课室特别之处,不在它的“有”,而在它的“无”。
内地学校课室有的投影仪、广播网络、电扇空调等先进设备,这里都有,没有什么特别;特别就是这里,墙上没有监控的摄像头,地上没有一丁点垃圾,而桌上也没有内地考生日夜攀登的“书山”。而最特别的就是,这里的课室居然没有讲台。
墙上无监控眼,说明课堂的主体受尊重;地下无垃圾,说明课室的主人有素质;桌面无书本,说明学生的负担不重;但教室没有讲台说明什么呢?这一点,很令人费解。
走进这四所学校的课室,发现整齐摆放的课桌非常靠前,前排的课桌与有黑板的前壁之间,大概只有
一米左右的间距,比课桌间纵行的走道宽不了多少。一开始,你会以为大概这里成班率很高,所以课室拥挤,没有安放讲台的位置,可是一数桌凳,其实这里一个课室也就不过三十个学生。后来,你发现课室后面还留有不少空间,是学生出班刊放图书等的地方,这时,你就会更不理解为什么没有讲台。课室没有讲台,上课教师的位置在哪里呢?
听完课后的讨论,就在这样没有讲台的课室里进行。一进教室,香港的同行就很熟练的挪移课桌凳,转眼的功夫,课室中间,一张会议桌就拼凑好了。这很一般的课桌凳,在他们娴熟的挪移中,仿佛变形金刚似,可以根据课堂的不同内容,变成不同的形状。我们是业务交流,因此,课桌被摆放成一个宾主可以平等对话的会议桌。由此,你就不难想象,在这没有讲台的课室里,课堂上教师的位置在哪里。
在交流中,我们有人就很直率地问道:在这里,你们一节课,究竟具体怎样上?对方有些茫然,提问者就进一步解释说:就是你们具体上一节课,开始怎样做,接着做什么,最后又做什么;也就是教学的程序。这时,对方才明白了些,说:“其实教无定法,比如我上课,有时会先让学生把要学课文读一遍,然后,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接着就围绕这样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还有时,我会先要求学生就一个话题思考一下,怎样表达自己想法,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后,再让大家阅读相同话题的课文,进一步让学生对比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在这个话题中的想法。”
香港的同行还告诉我们:在这里,“学”是自由的,学生早读,可以随便读自己喜欢的中文或英文报纸;“教”当然也是自由的,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最核心的目的。为此,教师能够高高地固定在一个讲台上吗?
其实,在没有讲台的课室里,教师的位置在哪里?
这个问题,这里的校长作了最本质的回答,他说:学校只是一个学习的团体。这也就是说,学校所有的人,无论校长还是职员,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是这个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团体里的一员。由此,不难理解,这里的课室没有讲台,正是为了保证教师在这个学习团队中的平等地位,防止教师在一种文化知识的优越感中,俯视学生,抢占风景点。
可见,这里教师的位置就在学生中间;讲台上这个固定位置的“无”,才保证了其课室中活动位置的“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