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某同学,初二的学生,我对这个孩子既爱怜同情,同时也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很矛盾。
该孩子的家庭情况非常可怜:父母没有正式结婚前就生下他,后来结婚不久就离了。离婚后,其母亲回上海娘家生活了,孩子由父亲抚养,家里有个老奶奶,父亲没有固定工作。在该同学8岁的时候,其父亲病去了,留下他由奶奶带养一直到现在。
可以想象的到,这个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缺少家庭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很野,性格暴躁,冲动,对立情绪很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给以真诚的关爱,用爱来感染他。那么,爱,这个爱怎么个爱法?理论上有很多,但那不管用,该孩子肯定有很多毛病,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必须从生活细节上入手,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轻轻的话语,亲切的问候,信任的眼光,这些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触动他的神经,厚积薄发,静待花开,急不得的!
开学的第一天,他兴冲冲的跑来我的办公室,大大咧咧的说:“老师、、、你好、、、新年好、、、!”声音拖的老长,打躬作揖的,很搞笑的样子!我笑咪咪的看着他,他向我伸伸手,“新、、、年、、、好”,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想问我要压岁钱,我装着不领会他的意思,反而问他年过的怎样?开心吗?收到多少压岁钱?怎么使用这些压岁钱?他在那支支吾吾没个正经的说,大概是过年和奶奶姑姑们吃年夜饭,收了600多块压岁钱,然后去逛街看电影打游戏和同学聚会吃饭,钱已花光了。
我问他,“你的头发好象变了样,是怎么会事呀?”
他赶紧捂着头,用眼角斜看我,狡黠着说,“是春节的时候和同学去染的”
“哦,染了多少钱啊?”
“四十多块。”
“是压岁钱吗?”
“是的。”
“你平时的生活费多少啊?”
“妈妈每个月寄600块给我,400块给奶奶,200块是我的生活费,奶奶每天给10块钱我,包括早餐和午餐,晚上回家,奶奶做饭吃,就是这样了。”
“那你一下子就花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了?是不是很爽啊!”
“不就是过年开心吗?”
“对,过年是要开开心心,你一下子就把600多块钱花光了,你不觉得可惜吗?”
他支支吾吾的,不说了。
“那你的头发怎么办呀?”
“老师,我会今天弄好头发的,但是我没有钱买染发剂了。真的。”他怕我不相信,很诚恳的样子。我相信他没钱,我在想怎样利用这个机会点拨点拨他。
“那怎么办哪?不如拿墨水染吧,不用钱,我这有。”
“老师你开玩笑啊,墨水怎能染发啊,要染发剂才行,”
“问题是你没钱买染发剂啊,我看这样吧,不如剪光他吧,省事!”
“不行啊老师,剪光了叫我怎么见人啊?不如老师你借钱给我吧!”
“小孩子怎么学会借人钱啊,不好的;借是要还的,你有能力还钱吗?”
“我以后可以在每天的零用钱里省下来还给你,行吗?”
“不合理安排好压岁钱,图一时的豪爽,就是今天的结局,这是很不好的行为,要节制自己,不能乱花钱的。”
“老师,我知道不好,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看人家都大把大把的花,我也不能太寒酸,人家请你吃饭,我也要请回人家呀。就是这样了,能全怪我吗?”
“能全怪我吗?”是啊,十来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吃喝回请,互相攀比,这是什么现象?不用探讨了。
“我写下借条还不行吗?”他有点着急了,我想,他起码懂得借钱要写借条,还可以引导的。
“你先写个借条我看看,是否诚恳?”
他问我要张纸,从我桌子上拿起笔就写起来,他的借条很简单:“老师,你好,因本人要把头发染回,无钱买染发水,向老师借50元,3月还老师50元。借钱人:梁某某。”
“好吧,老师借钱给你,月内清还。以后,你真的要注意合理使用钱,不要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自己每天找个本子,记录每天用钱的情况,一个月后给我看,好吗?”
“我试试吧。”他挠挠头,脸有难色。
“我要检查的,你要坚持啊!”我着重强调。
我借了50
元给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压岁钱),他很高兴。我又请他吃德芙巧克力,他也不客气抓了一把,说,“老师,我回课室去了。”
第二天早读课前,我刚回办公室,他就来了,“老师,你看,我把头发染回来了。”我摸摸他的头发,微笑着点点头。
我曾经听到教他的老师说对他毫无办法,怎么办?我当时对这个老师说,“你试着调整一下角色,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这个孩子,会怎样?对这些孩子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关心,他的心扉才会为你而开的。”
心怀慈爱,静待花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