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治通鉴》管窥(1)司马光的德才观

(2023-12-04 16:55:29)
标签:

历史

杂谈

《资治通鉴》管窥(1

    司马光的德才观

 

司马光在《周纪一》中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德行在才能之上的人可以称作君子,才能在德行之上的人就称作小人。执政者用人,如果一时找不到贤人君子,宁可用愚蠢的人也不要用小人。为什么呢?他接着解释说,心术不正的小人一旦掌权,其才能越大危害也越深;而愚蠢的人因为才能不足,不可能造成大害。按照这样的德才观,司马光举出了几个例子:

智襄子(智伯)身为三晋的执政者,却是一个狂妄无礼、唯利是图的小人。春秋时期,韩、魏、赵三家合起来称为三晋,用现在的话来说,三晋可以说是一种松散的联邦制。有一次,智伯在蓝台宴请韩康子与魏桓子,酒过三巡之后,智伯便忘乎所以,当众戏弄韩康子并侮辱其相国段规,让他们很难堪。智伯的谋士智国听说这件事后劝谏他说:“一个执政者屡犯错误,下面的怨恨虽然在表面看不到,但却在暗中图谋发难。君主只有谨言慎行,注意细节,才能避免祸患。现在您在宴会上戏弄侮辱韩的君相,还说人家不敢发难,不做任何防备,这是非常危险的。您应该知道,蚊蚋蚁蝎之类的小虫都能毒害人,更何况是手握重权的君相呢?”智伯对智国的话不以为然。

过了不久,智伯以三晋执政者的身份向韩、魏索取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听信谋臣“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话,还是将土地如数给了智伯。但当智伯又向赵襄子索取土地时,却遭到断然拒绝。智伯勃然大怒,便统帅韩、魏联军攻赵。赵襄子退守晋阳,智伯进军合围并放水淹城。韩、魏两君知道智伯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可能将赵的地盘瓜分给他们,相反,灭赵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唇亡齿寒。于是,他们暗中与赵襄子密谋,临阵倒戈,“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这是一个“才胜德谓之小人”的例子,狂妄无礼、言而无信、好利无义的智伯使自己的宗族遭到灭绝。

司马光又举出一个“德胜才谓之君子”的例子,这人便是魏文侯。他是一个信守承诺、讲求信义的人。他与虞人约定某日一起去打猎,而那日却大雨滂沱。他不顾群臣的劝阻,坚持冒雨赴约。三晋中的韩、赵两君都曾向他借兵攻打对方,但他不怕得罪人,就是不借,坚持自己反对不义之战的立场。由于魏文侯处事一向以德为先,便在诸侯中渐渐树立起威信,他自己也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有一次,他在大殿上问群臣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他是“仁君”只有一个名叫任座的臣子唱反调说:“主公您攻取了中山之地,不将中山封给您的弟弟而封给您的儿子,这有点不公道,怎能称得上仁君呢?”魏文侯听了很不高兴,任座也悻悻地离开了殿堂。面对如此尴尬局面,谋臣翟璜说:“我听说仁君当道,他的臣子才敢直言。刚才任座就是直言,所以您也是仁君。”听了这话,魏文侯露出满意的微笑,还让人将任座请上殿来,予以表彰。

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小人君子,概莫能外。不讲究语言艺术,往往遭到意外的挫折;讲究语言艺术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司马光举出的第三个例子是吴起。按照他的德才观,吴起到底属于君子还是属于小人,难以断定。吴起追名逐利,确实干过一些薄情寡义的事情:他在追随孔门继承人曾参时,因为母亲死了不回去奔丧,曾参与之绝交;他的妻子是齐国人,齐人伐鲁,鲁君想聘他为将抵御齐国。为了取得鲁君的信任,他竟然将自己的妻子杀了。后来,他听说魏文侯贤德,便来投魏。魏文侯不敢随便任用他,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贪财寡情又好色,但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即使是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为了建功立业,魏文侯大胆起用吴起,一举夺取秦国五座城池,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华。

其实,一个人有时是很难用“君子”、“小人”来划分的。“君子”有时候也难免干“小人”的事情。应该说吴起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他视事业如生命,为事业忍辱负重,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史书说他,身为将军,能与下等兵卒同衣食;铺无垫席,行不骑乘,还要同士卒一样背着沉重的干粮袋长途行军。更难能可贵的是,士卒的创伤化脓,他竟用自己的嘴帮他们吮吸脓血,因此,士卒甘心为他拼命。无怪乎一位母亲哭着说:“往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吮吸脓血,其父战死沙场;现在吴将军又为我的儿子吮吸脓血,儿子是死定了!”一个士卒甘为效死的将军,他的带兵术也算到家了。

诸葛亮说:“平治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曹操说:“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在非常时期,选拔人才应将才能放到首位,而和平时期则反之,选拔人才应将德行放到首位。否则,便是贪腐遍地,邪恶横行了。

 

 

                                                                                  作于  2013718

                                                                                  初发于  20141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