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看到···就想起···(散文)
(2022-09-06 16:37:45)
标签:
文学作品 |
因为女儿、女婿经常吵架,不能给小外孙一个安宁祥和的家,我的小外孙没有幸福的童年。
某日半夜,我被街对面疯狂的犬吠声惊醒,犬吠声中夹杂着女人尖厉的哭叫和男人低沉的怒吼声,紧接着是一个小女孩撕心烈肺的哀叫:“妈妈···妈妈···妈妈!”这稚嫩而凄惨的哀叫声在夜半的深空回荡,使我久久无法入睡,又想起了我的小外孙。当他的爸爸妈妈在夜半发生激烈争吵的时候,是没有人再来管他的,我的小外孙,那时你在哪里?你是坐在床上还是站在墙角,或者躺在地上?你是在悲哀地哭泣还是在惊愕地发呆,或者茫然不知所措?你的幼稚的心不能理解发生的这一切,还以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恐怖。在这个不安宁的三口之家,这时候不会有人帮你擦满脸泪花,也不会有人把你抱到外面,用温柔的声音抚慰你,哄你不哭······
我房后的邻居家有三个小女孩,小的才一岁多。从后窗传来的笑闹声中,我感觉她们玩得很开心。老三虽然还很小,但已经很会说话,当她受到姐姐的欺负时,会用清脆悦耳的童音发出“强烈抗议”,还会唱歌似地长声呼叫:“妈——妈——妈!”这时她们的妈就会出现,为她撑腰,责骂两个姐姐。这时我又想起我的小外孙,和她们相比,他是多么孤独!当他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是被栅在一个狭窄昏暗的小房间里,他在那里的唯一活动方式是爬;当他有了想说话的欲望时,却没人教他说话,因为两个大人整天忙于窝里斗;当他需要有他的小伙伴的时候,却没人带他下楼,借口是怕被柺卖(实在是因噎废食)。我的小外孙到今年十月份就足满三岁了,可是却总不肯开口说话。不知道是受了惊吓、处境孤独还是受到压抑、自我封闭。也许上了幼儿园能有所改变吧。从早晨的窗口望向街面,常常看到一根长绳串连着十几个小孩,在一个姑娘的率领下迤逦前行。这是接街上的孩子到幼儿园去的,我的小外孙什么时候能像这些孩子们一样,开始有他自己的快乐童年,不再忍受家庭中的恐怖呢!?
不管是早晨回家还是傍晚出门,总看到炎热喧哗的马路上,送外卖的小哥骑着电动车匆匆驶过,他们似乎永远也有送不完的外卖,虽然网上不乏对外卖食品的真相披露,直言其对健康的危害,但许多打工者迫于无奈,还是不得不吃外卖。这又使我想到我的小外孙,他的父母因为谁也不愿自己烧饭,是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他出生后先是喂牛奶,后来就是跟父母一块吃外卖快餐。我不知道吃外卖长大的小外孙,他的味觉记忆中除了外卖快餐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味道,我不知道长此以往他的味觉是否会退化,他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别的变化。我还是祈望他早日进幼儿园,以便吃到孩子们该吃的东西。
傍晚到奥林匹克去散步,有时会在路边树下的石球上坐一坐。有一次看见一个不高的小男孩(看样子还不到两岁),他穿着一双沿边闪光的彩灯鞋,双手紧握滑板车的把手,一只脚站在滑板车上,另一只脚拼命在地上蹬,蹬一下飙出好远,虽然后面的爷爷奶奶不停地叫唤“慢点,慢点!”他还是一个劲儿向前冲,把走不动的爷爷奶奶甩了好远。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孩子就如此机灵有力,我深感自己的小外孙已经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我的可怜的小外孙,你在那个既没有爷爷奶奶,也没有外公外婆照料的遥远而硝烟不断的三口之家中,他们带你上过几次公园?带你逛过几次超市?你有没有小孩子骑的单车?有没有现在已经普及的滑板车?你会骑车吗?享受过飙滑板车的飘逸感吗?啊!我的小外孙!在那狭窄而阴暗的出租屋,除了被那凶暴尖厉的声浪吓得蜷缩在屋角,你是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童年的!
优托邦(也称高德美居)是集购物、餐饮、游乐于一体的大型休闲购物圈,也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到节假日、双休日,在高大、宽敞、明亮的优托邦大厦内,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有的在推车上“检阅”,有的开着鹿车兜风,有的追逐嬉戏,有的学爬学步,有的在蹦蹦床上一蹦老高,有的在航天舱内太空遨游;在“大师兄”、“九毛九”、“必胜客”的门前坐满了排队等候进餐的人,玩累了的孩子们依偎在爸妈身旁,急不可耐地等啊,等啊!望着玻璃窗那边的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直咽口水······每当看到这一幕,就不由得想起我那可怜的小外孙,你的周末都是怎么度过的?你每周能享受一次这样的童年快乐吗?!
我坐在优托邦大厦黒亮黑亮的长石凳上,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大的是女孩,约莫四、五岁,小的是男孩,还不会走路。小女孩带着弟弟玩:她跑到稍远的花坛边蹲下,招呼弟弟过去,不会走路的小弟弟便撅起屁股往前爬;坐在黑石凳上的年轻夫妇看着儿子爬的样子,笑得很开心。离开的时候女的牵着大孩子准备朝欧尚超市的方向走,男的却推着小的要往相反的方向去。我正感到诧异,那女的却牵着孩子回头,一家人朝着优托邦的出口慢慢走去······这一切都是靠夫妻默契来完成的,并没有听见他们说话,更没有发生半点争吵。这时我不禁又想起我的小外孙和他的父母,用心语对他们说:能不能为了孩子而多些谦和少些倔强?能不能为了孩子而多些微笑少些黑脸?能不能为了孩子而多些包容与忍让,少些硬意与冲动?能不能为了孩子而作出值得的牺牲?曾经在杂志上阅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羚羊被狼群追赶,大大小小的羚羊被追到山崖边,山崖对面有一座小山包,距山崖有两丈多远,而羚羊的跳跃能力是达不到这个距离的,已经无路可逃。这时羊群自动分成两列,一列是老羊,一列是小羊。只见一老一小一同走到山崖边,同时起跳,老羊稍低,在空中小羊在老羊的背上点一下再次起跳,小羊顺利到达对面的山包,而老羊则坠下山崖······剩下的羊群依次起跳,小羊都活下来了,而老羊大都作了牺牲。作为一般动物,羚羊为了保全它们的孩子甘愿牺牲自己;人作为高等动物,难道不能为了孩子而更多地委屈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