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声父亲回家吃饭(李少君作品)《傍晚》欣赏
(2015-12-24 22:09:08)
标签:
诗歌点评李少君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唐凯评诗 |
喊一声父亲回家吃饭(李少君作品)《傍晚》欣赏
2015岁末最美的诗歌,当属60后诗人李少君的《傍晚》。12月23日,“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演员姚晨的朗诵,引起大量转发和传诵。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多个欣赏解读版本。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歌呢?
●傍晚
文/李少君
傍晚,吃饭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欣赏点评】有点超现实,有点超感官,最美的当属诗歌里的时空对换。
诗歌全部的内涵都在“喊父亲回家吃饭”这个语境中,我也是60后,我读到的是“生命的回望”。真的是应了那句很经典时尚的表达词语:“触痛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小时候,父母常常走到屋外,喊我们回家吃饭,那一声声里饱含更多的,不是别的,正是牵挂。同时,那也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极其重大。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们就在父母的一声声呼唤里长大,那是他们一生的牵挂,喜悦,期待,和指望。世界上最幸福的声音,莫过于喊一声亲骨肉回家吃饭。
现在,这个义务和责任正在向我们的手中回归。
我们一路顽皮着,甚至“忤逆”着一天天长大,直到过了中年,直到不惑了生活和生命的全部意义,直到邂逅了诗歌......我们对生命的回望时或无从表达,但在喊父亲回家吃饭的时刻,一下子触及(参悟)到了唯美的意象关联:傍晚象征暮年,也象征恐惧不安,这在阅读倒置时等同于我们的童年,只是喊回家吃饭的人对换了角色,而“牵挂的任务”这时也正从原来的终点向起点返回,回馈,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喊一声,存在的希望就大一点;如果没能及时听到回复,失落和不安就又被重新复原甚至放大。这个微妙的心境,在简洁有力的笔下呈现得非常纯粹。结合前句“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作品一直在一幅唯美的丹青上游弋,坚守。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诗歌的气场继“推远”和“围拢”之后继续走向悠远和开阔,诗歌要结束,阅读的感受也相继开朗起来。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终于放下心来。诗句写得曼妙,轻快,读后让每一个人都觉得如释重负,并且充满了浅浅的幸福。好的诗歌是带着读者一起完成的。
这就是人生的负重,诗人为整整一代人承载着情感代言。感谢诗人少君,你的诗歌作品让我们的母语充满尊严。
2015.12.24
为什么要解读这首诗歌?其实它根本不需要解读。你搜索一下网络就知道了。
就当是读“读后感”吧,感怀岁月的温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这么“用力过度”地解读一首看起来非常浅显的诗歌,因为,好多的孩子,比如我们自己的,由于娇生惯养和社会(道德)变节,基本对这种亲情关联表示漠视或者不以为然。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这篇“解读”才是我唯一的目的,包括年轻诗人,不要再像“他们”那样曲解一首“好看却又陌生的”中年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