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雪长思----读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

(2025-07-05 05:58:01)
标签:

原创

文化

诗歌

  

风雪长思
----读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夜宿古驿,窗外忽起的朔风叩击窗棂,恍惚间竟与二百年前的雪声重叠。指尖抚过《饮水词》中那阕《长相思》,墨迹未干似的,“山一程,水一程” 的字句在月光下浮起霜色,将我卷入康熙年间的漫天风雪里。

       那时的纳兰性德裹着貂裘,骑在颠簸的马背上。千山万水在他身后蜿蜒成墨色的长卷,榆关之外的边陲,是帝王的旨意,是臣子的使命,却独独不是归乡的方向。营帐如星子般散落在荒原,千盏灯火明明灭灭,映着戍卒们疲惫的面容,却照不亮纳兰眼底的苍茫。他何尝不知,这浩浩荡荡的行伍,载着的是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每一步前行,都在拉长与故园的距离。

       更漏声声,风裹着雪粒扑打在帐篷上,“聒碎乡心梦不成”,这 “聒” 字里藏着多少无奈与煎熬。江南的夜,该是温柔静谧的,细雨敲窗,吴侬软语在耳畔呢喃;而这里,风雪如猛兽,撕扯着他的梦,将思乡之情碾得粉碎。他想起自家的庭院,雕梁画栋间,有亲人的笑语,有熟悉的茶香;想起那一方池塘,夏日里荷花亭亭玉立,蜻蜓点水,泛起圈圈涟漪。可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在梦中相见,而风雪却无情地将梦惊醒。

       纳兰性德,这位出身显贵的公子,虽有着令人艳羡的身份,却困于命运的枷锁。他的才情,他的柔情,都被卷入这家国大业的洪流中。在这风雪交加的寒夜,他不再是人人敬仰的词人、侍卫,只是一个想家的游子。那 “故园无此声”,道尽了多少天涯羁旅之人的心声,不是故园没有风雪,而是故园的风雪里,有温暖,有牵挂,有能安放心灵的港湾。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纳兰的词,穿越时空,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无不使我产生共鸣。原来,思乡之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份地位,那对故土的眷恋,都如同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系着游子的心。

注:《饮水词》是词人纳兰性德词作的一本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

附纳兰性德词《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世居开原东之叶赫河畔,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康熙朝太傅明珠。康熙十四年(1675),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考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凡康熙出行,其必扈从。纳兰性德虽为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其少年聪颖,通晓汉满文章,喜古文,工诗文,尤长于填词。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被列为高等学校古文学范文。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著有《通志堂诗集》5卷,词4卷,文5卷,《清诗别裁集》10卷,《令词选》2卷等。
2025  07  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