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12月22日

(2012-12-22 04:21:05)

        义是高于一切的

  义,在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同时,作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是高于一切的。

    在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义” 首先可以说就是“理”。我们常说的“天经地义”,说的就是天地间的“道理”、“正理”、“理所当然的事儿”。在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向来重“理”。天下万事万物,贯于其间的,莫过一“理”。天有天理,道有道理,法有法理,事有事理。这也是全人类所共持的普世价值观。遗憾的是,近百年来,这些最早先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形成的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价值观也在近代中国人的思想中渐行渐远。尤其是自进入商品社会以来,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被“重利轻义”所取代,乃至发展到部分人“只言利、不言义”以及“只讲钱、不讲理”。

  ……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由此可知,义与仁是相辅相成的。仁是最高的道德目标原则,义是最高的道德实践原则。也就是说,义是实现仁的根本途径。当“义”的概念不被社会重视时,“仁”也就消退得更快。


  在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义”的概念还包含“正义”、“道义”、“公义”等。中华文化传统推崇“见义勇为”者,是因为“见义勇为”者为的是正义、道义或公义。因此,在见义勇为者日渐减少的今天,背后是社会正义的消退以及公义和道义的不被重视。一个主流价值观不崇尚正义、道义和公义的社会将是恐怖的!可怕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人对道义的冷漠,甚至看到了公众平台上一个个挑战社会公义、正义和道义的人……如果终有一天发现,“义”的概念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去,那将是我们民族、我们的社会真正危机之时。

  ……

  “义”的概念还有一种含义叫“爱国主义”。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中,有两个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一是强调做人的骨气和节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等等。另一点就是爱国主义。世界上真正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的是中国。可以说,一部煌煌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历代仁人志士为民族为国家救亡图存的奋斗史。不管是对外来文明的消融消化也好,还是抵抗外来侵略也好,炎黄子孙代代相传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文化,更有历代仁人志士为着国家大义、民族大义而大义凛然,舍生取义,才有了我们民族文明史至今绵延5000年的源远流长。近代100多年以来,也正是因为我们的上上一代人,还能坚守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价值传统,坚守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生取义”等等这些传统道德价值中的核心理念,在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急时刻,才有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救亡图存,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而勇于牺牲,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基础。

  但是,当历史的硝烟远去,当我们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之中,却发觉传统的中华民族道德价值观也离我们远去了,当“正义”、“道义”、“公义”等“义”的概念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渐渐淡去时,我们的民族还能称为民族么?一个没有普世价值观的民族还能聚合成一个国家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道德价值观的危机远比外族入侵带来的战争危机更可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