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中心的边缘群体--“农民工第二代”

(2008-10-06 20:29:50)
标签:

农民工

父辈

留守儿童

水电安装

张智军

岳阳

分类: 新闻作品

          城市中心的边缘群体――"农民工第二代"

               (本文2008年2月18日发于《洞庭之声》)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城市的舞台,他们的第二代早已接过“农民工”这支接力棒,重复着上辈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上辈又为自己更为他们的下一代的城里梦而奋斗不止。这就是“农民工第二代”,与父辈相比,他们少了扎根农村的认命感,多了融入城市的渴望欲。
  有人说,这样的奋斗,在与乡村渐行渐远的同时,在城市中只能注定无根飘荡。等到筋疲力尽退回农村时,他们却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更难以应对城市人的快生活节奏和高消费水平,这日益加剧了他们的迷惘与困惑。

倾听:

“我是谁?”——个农民工的声音
  岳阳市郊某村21岁的小伙张智军,去年8月,在市区某酒店学做厨师时,为照顾来酒店吃饭的朋友“面子”,将与朋友发生争执的一名顾客捅了2刀。事后,张智军被关进了派出所,工作当然丢了,通过调解,他还得赔对方1万元医疗营养费。
  张智军才干了不到一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除去伙食费所剩无几,筹措1万元医药费的事,自然落到了其父张江涛身上。
  由于老家离市区近,张江涛夫妇从1995年开始就在岳阳城区闯荡了。一开始张江涛给人打小工揽水电安装业务,妻子租间房子既做家又做麻将馆。十余年间“家”搬了一次又一次,麻将馆换了一家又一家。张江涛的水电安装也渐渐做出了起色。前几年终于将家搬进了市区苗圃附近一套廉价的商品房。在农民工第一代中是属于较成功的一类,算是在城里安了个家。但儿子张智军却一直是夫妇俩的心病。他初中毕业后就不愿再读书了,外出做事年龄又小,张江涛夫妇只好任其在社会上游荡。18岁时,张江涛要他跟去做水电安装,干不了几个月就嫌脏嫌累不干了。
“两年不到换了六七个工作。”张江涛说,他抱怨张智军打工不但赚不来钱,而且每次都要白扔好多学费和不必要的开支。其时他正在为筹措张智军伤人要赔的1万元钱而烦心,“这孩子吃不了苦,赚不到钱又死要面子,竟然做出了这种事,连他自己都不知自己是谁了。”
“我是谁?”这个问题其实也一直困扰着张智军和张智军一类的人,因为他们的不谙世事和少年气盛,一旦清醒下来,留给他们的只有后悔。

沉思:

“无根之痛”,会痛多久?
  岳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村就业科樊波面对 “农民工第二代”问题,不无忧虑:虽然“农民工第二代”相比他们的父辈,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较远的人生职业规划、较强的维权意识等三大特征,沿着前人走过的路,社会也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但并不能使他们马上真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在越来越工业化的城市和越来越多的莫名歧视下,他们的身心同样疲备。与父辈相比,“农民工第二代”已与上一辈人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他们无法向上提升自己,只能在迷惘与彷徨中生活。
  准备南下广州打工的岳阳县步仙乡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这已是他出外务工的第8个年头了。每年的正月初八,他们村里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在结伴到广东务工之际,都会带上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嫩伢子”,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在他的身后,果然紧跟着一个约摸十六七岁学生模样的男孩,稚嫩的双肩上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裹。
“既不能融入城市,又难以回归农村,这就造成对自己身份的不明——我们最后的归属地在哪里?”很多人开始为他们担心。一位社会学学者针对“农民工第二代”的“无根之痛”直言不讳:如果无法掌握自己的方向盘,他们就是漂泊的人,是无根的人,自律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2007年夏季,结婚才3年的李进(化名)回到了平江老家。打了5年工、28岁出头的李进一直都想过上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所以努力学习考上了较好的大学,以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在城里打工的5年里,他千方百计追到了公司老板的女儿,并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他们的生活虽然浪漫但多了柴米油盐的真实,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最后导致了婚姻的破裂。离婚后,再次踏进阔别多年的老家,李进思绪万千:城市终究注定是城里人的城市,而生他养他的这块红土地,也令他少了份亲热多了份陌生。留下还是离开?一直到今年的这个春节,看着屋场年轻人一个个离开家乡他也没拿定主意。
岳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岳阳地区的外出务工人数将近100万,大部分选择在珠江三角洲,占了一半以上。今年以来, “农民工第二代”更是占整个农民工群体的60%。

叩问:

“农民工第二代”,路在何方?
  岳阳市家庭教育中心胡国华教授指出:“农民工第二代”其实可以说就是长大了的一代“留守儿童”,除了他们在城市中所面临的各种尴尬处境外,曾作为“留守儿童”所缺失的家庭教育也应是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他们的父辈为我们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而“农民工第二代”其实就是他们的缩影,多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研究他们的新特点,才能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胡国华分析,与父母辈相比,“农民工第二代”有着两个本质性的令人高兴的特点:如果说农民工第一代闯荡城市更多更好的是为了生存,那么“农民工第二代”的动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那就是开始正视自身价值,在城市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扎根。其次,与父辈相比,他们普遍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即使初次打工受教育程度不高,也会在打工的中途学技术拿文凭,瞅准自己的特长放射光芒,这就是他们最大的闪光点。“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将会比父辈们为我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稿源:◆童楠茜 郑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