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碧珊的几点勘正
(2025-02-18 21:12:52)
标签:
陶瓷历史书画 |
分类: 博文陶瓷 |
关于邓碧珊的几点勘正
近年来,“珠山八友”逐渐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关于八友中的邓碧珊,陶瓷界和收藏界的研究及评介文章中有几处文字显然与事实不符:
一、著名陶瓷学者熊寥在《中国近代名家陶瓷》中写道:邓锡龄为邓碧珊之子。
二、著名“珠山八友”收藏家熊中富在《珠山八友》中写道:邓碧孙为邓碧珊之孙。
三、最具权威的《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中写道:“邓肖禹祖父邓碧珊……父亲邓锡龄,以人物瓷绘见长。”
四、就连邓碧珊的重孙女——第四代陶艺家邓爱英在《浅议邓氏陶瓷艺术的家学意蕴》一文中,也写有“邓碧珊、邓锡龄、邓肖禹三代人”这样的文字(见《陶瓷研究》2009年第4期)。
五、肖振松《邓碧珊的艺术生涯》说:“其子邓锡龄(又名邓青莲),孙邓碧荪、邓肖禹均为景德镇一代瓷画名家。”(见《景德镇陶瓷》2004年第14卷第1期)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关于邓家的祖孙辈次,邓爱英在其本人简介里说得很明白:祖辈四代从事陶瓷绘画,其父邓肖禹、祖父邓青莲、曾祖父邓碧珊。这是完全正确的。
据载,邓碧珊有二子,即邓碧孙与邓青莲。
关于邓碧孙,赵荣华在《瓷板画珍赏》中有概要的记述:“邓碧孙乃邓碧珊之子。自小从父学画瓷艺……1937年投笔从戎,抗战期间客死他乡。其传世作品较少。”从流传作品看,其早年画过淡彩人物,尤其擅长新彩鱼藻,兼善花鸟、蝴蝶。曾自办国光瓷社,后受聘于江西瓷业公司。
至于邓青莲,擅长画淡彩山水、花鸟、鱼藻,亦善刷花花鸟、走兽,尤善人物及墨彩西式风景。年款见于民国六年至十一年之间,大概活跃于民国时期。
关于邓锡龄,现根据我掌握的资料略述于下:
一、民国元年墨彩肖像瓷板,署款:碧珊邓锡龄敬绘。见熊中富《珠山八友》第74页。
二、民国时期鱼藻图立轴,署款:勉斋父台大人教正、铁肩道人邓锡龄。见西泠印社(绍兴)2016年秋拍图录991。
三、光绪三十四年景德镇全图,署款:浙绍周重福起发、新安何崇森赞成、余干邓锡龄测绘、安仁段作龙初述、楚北周家衡重纂。此图尺寸为96 × 68 厘米。
四、清末淡彩高士观瀑图瓷板,署款:邓锡龄画于瓷业公司。
以上史料清楚地表明,邓锡龄就是邓碧珊。据此亦可看出,邓锡龄应是邓碧珊的原名。
关于邓锡龄、邓碧珊误作二人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在流传的作品中,邓碧珊是常见的署名,所以为人们所熟悉,而署名“邓锡龄”却十分罕见,因而仅有极少数人知道,又因为两个人名不一样,于是人们则误认为是两个人,而这个错误,又从来是人云亦云的相沿不改,没有人发现出来。这些比较明显的错误,作为邓碧珊研究史料是应该注意和纠正的。
参考文献:
张忠清、曹春生主编:《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8月。
赵荣华:《瓷板画珍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肖振松:《邓碧珊的艺术生涯》,《景德镇陶瓷》2004年第14卷第1期。
熊廖:《中国近代名家陶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
熊中富:《珠山八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8月。
邓爱英:《浅议邓氏陶瓷艺术的家学意蕴》,《陶瓷研究》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