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紫砂陶刻家
(2022-03-15 15:59:32)
标签:
陶瓷人物 |
分类: 博文陶瓷 |
关于红波今天上午和沈汉生大师联系了。红波是谭泉海和沈汉生大约在1966-1967年出的样稿,徒弟们刻的。是他们2个人的共用名。红雨是沈汉生一个人的款。另在当时还有叫红松的款,是任小松的笔名。
半山房主、严如
省立陶业工厂技师
聋人左民 左道人 漱石 卢兰芳弟子 近现代陶刻大师
岩如、石生 邵云如弟子
毛顺兴、吴德盛公司技师
赋新、研深
顾景舟表弟 铁画轩技师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故当时名家刻陶的工价要比制作茗壶的壶坯价格高。
关于跂石这个款我今天问了紫砂厂刻字前辈张赦棠老师他也不清楚。因为文革时候很乱。到是和我讲了些内容。任老师第1批正式带徒3个人。1955年5月徐秀棠,咸仲英,冯希雅。第2批1956年11月带4个。邵新和笔名云石。王品洪笔名云岩。张赦棠笔名云青。朱红娟笔名云月。
任淦庭一生酷爱书画陶刻,他上承清末宜兴书画名师卢兰芳、韩泰、邵云如,下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谭泉海(号石泉)、鲍志强(号乐人)及高级工艺师沈汉生(号石羽)、毛国强(号一栗)、咸仲英(号冰心)、邵新和(号邵业),实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
陈少亭(1885-1960年),字颖川,号羽林逸人、於陵子,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西乡人,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的师兄。
邵宏俊(1882-1942年),号潜陶,清末民初陶刻高手,宜兴潜洛人。
饶寿川(1896-1939年),号若水,民国陶刻高手,宜兴宜城人。
诸葛勋(1897-1957年),号友石、卧龙、又号云石、玉如,民国陶刻高手,宜兴丁山人。
蒋永西(1900-1957年),号岩如,石生,又号聚莲老人,民国陶刻名家,宜兴蜀山人。
范福筹(1900-1959年),号瘦石,民国陶刻高手,宜兴蜀山人。
谈洪泉(1902-1976年),字伯章,号泉石,民国制壶陶刻名家,宜兴潜洛人。
陈和大(1902-1968年),号石如,民国陶刻高手,宜兴蜀山人。
陈经耕(1904-1969年),号漱石,民国陶刻高手,宜兴蜀山人。
谈尧坤(1912-1988年),号岩生、岩石、一尘、省三,又号研深、和泰,近现代陶刻名家,壶艺泰斗顾景舟的表弟,宜兴潜洛人。
范泽林,生于1920年前后,民国后期的陶刻高手,曾以“石如”及“石生”名号陶刻紫砂器,解放后,参加合作社,中国工艺大师鲍志强的陶刻曾受过范泽林的指点。
民国陶刻名家高手名号、师承关系、职务一览表
姓 名 生卒年月 陶刻常用名号 陶刻曾用名号 共用名号 师承关系 职
务
韩 泰 1864-1926 韩太、南林、南陵氏
家羽后身 艺古斋、吴德盛公司技师
邵云如 1888-1937 北岩、北研、筠儒 逸然轩主、北茗 云如、岩如
阳羡紫砂陶业公司、利用公司
邵宏俊 1882-1942 潜陶 陈佰亭弟子
铁画轩技师
陈少亭 1885-1960 羽林逸人 于陵逸人、於陵子 卢兰芳弟子
铁画轩、吴德盛公司技师
任淦庭 1889-1968 石溪、缶硕 缶石、一孤
企陶、陶、 吴德盛公司技师、
饶寿川 1896-1939 若水
铁画轩技师
诸葛勋 1897-1957 友石、卧龙 云石、玉如 崔克顺弟子 利用公司技工
蒋永西 1900-1957 岩如、石生 聚莲老人 企陶、陶 利用公司技工
范福筹 1900-1959 瘦石 任淦庭弟子
吴德盛公司技工
谈洪泉 1902-1976 泉石
铁画轩技师
陈和大 1902-1968 石如 石如 邵云如弟子 利用公司技工
陈经耕 1904-1969 漱石 石如、石生 邵云如弟子 利用公司技工
谈尧坤 1912-1988 岩生、岩石 一尘、和泰、省三 陈少亭弟子
白应生 生卒待考 琢如
范泽林 生卒待考 石生、石如
石生、石如
邵洪坤 1898-1983 洪坤 云生 邵云如长子 利用公司技工
邵洪明 1902-1964 洪明 云生 邵云如次子 利用公司技工
宜兴紫砂民国陶刻名家初探
2011-7-19
9:52:07 | 信息来源:《收藏界》
民国壶陶刻的落款一般要受到陶商与店号的制约。壶上署款以陶刻艺人的名号与店号为主,有些落款十分混乱,随意性很大,如一人用多款,几人共一款,故相当一部分署款现在无法考证具体作者。
民国壶中,署款最乱的有三款:“陶”、“石如”、“石生”,现说明如下:
在民国的吴德盛公司里,“陶”,“企陶”是几人共用名款,店主吴汉文用,蒋永西用,任淦庭也用;民国壶上的“石如”款原为陈和大的名号,但上世纪30年代陈经耕也用过“石如”款,40~50年代范泽林也用过;民国壶上的“石生”款原为蒋永西的名号,但民国的陈经耕、范泽林也用过“石生”款,建国以后至文革,赵炳生也用过“石生”款(赵炳生,1930年生,宜兴紫砂工艺厂陶刻班班长)。
因民国陶刻落款的不确定性,一般壶友很难弄清这些陶刻名号背后的名家高手。笔者收藏研究民国壶多年,对陶刻中一人多款及几人共用款也十分困惑。本文从沪宁杭三位著名紫砂藏家许四海、沙志明、李长平,以及国内馆藏、台湾珍藏及笔者自藏的民国壶中,整理分析,探求民国陶刻名家高手们的师承关系,陶刻风格以及艰辛的从艺之路,并列出表格,可使广大壶友对他们的名号、职务、师承一目了然,从玩赏中品味陶刻文化,从收藏中延伸壶艺传承。
前一篇:余平显,凝壹,玉记
后一篇:楳仙外史,崑山,李永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