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代瓷画家的署名与籍贯

(2016-04-22 02:25:43)
标签:

陶瓷

书画

分类: 博文陶瓷

近代瓷画家的署名与籍贯

 李俨

中国陶瓷绘画一向不署画工之姓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晚清,直到受程门文人瓷画的影响,瓷画家在瓷器上署名之风才普遍流行,其影响至今而不变。近代瓷画家的题款除了署名之外,有时还带着地名与籍贯,这是研究清末民国瓷画家不可忽视的一个着眼点。本文仅仅是对原始资料的初步的搜集与整理,或对将来深入研究瓷画家的籍贯有所助益。

一、安徽籍画家

(一)安徽

以安徽自称者有:安徽汪宝光。

(二)新安

新安即徽州,古称歙州、新都郡,晋武帝太康元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官方文书均以“徽州”称之,但民间则多习称“新安”,尤其是当地人更是喜欢以“新安”作为自己的郡望。

以新安自称者有:新安笠道人、新安胡夔、新安金品卿、新安樵子(金品卿)、新安汪介眉、新安胡仙哉、新安居士、新安蔚文、新安何士鉎、新安俞子明、新安俞乾生(俞子明)、新安余鸿宾、新安福和、新安戴玉成、新安戴寿山、新安戴恒丰、新安戴焕昭、新安黄聚顺、新安俞筱秋、新安竹楼鲍世松、新安竹楼人(鲍世松)、新安何明谷、新安余同昌、新安单敬廷、新安菊圃、新安俞裕元、新安俞燮庭、新安汪佩璋、新安汪佩琛、新安汪照黎、新安汪仰和(汪兴黎)、新安程钰如、新安筱云(颜筱云)、新安汪生泰、新安汪福隆(汪燮斋)、新安余子云、新安余远生、新安江同裕、新安森发荣、新安蒋润之、新安文彩轩、新安洪子明、新安洪义顺、新安王万康、新安汪淦泉、新安查义兴、新安公兴昌、新安复兴昌、新安汪富隆、新安胡合记、新安朱友良、新安王裕大。

(三)皖南

    安徽长江以南地区,统称皖南,这里盖指徽州地区。以皖南自称者有:皖南主人(李文枢)、皖南仙哉、皖南江蔚斋、皖南江炳文(江蔚斋)、皖南谢榕(谢鹤龄)、皖南胡炎、皖南翠园村樵人(胡炎)、皖南赤山樵人、皖南李氏明亮、皖南董师曾、皖南鱼痴时幻影

(四)皖江

皖江一词,是清初桐城派文人朱书提出来的,指代安庆。以皖江自称者有:皖江金品卿、皖江画史方家珍、皖江姜筠。我们知道,金品卿为安徽黟县人,若皖江指安庆,那么其祖籍当是安庆或怀宁。

附记:方家珍别署:洪都方家珍。皖江画史,亦见于汪照黎作品中,但此作与“皖江画史方家珍”之题款,疑是程晓山代笔。因此,皖江画史究竟是方家珍、汪照黎,还是程晓山的名号,难以判定。

(五)黄山

【黄山】旧名黟山,一作黝(音伊,黟的异体字)山。因峰岩色青黑,遥望如苍黛,故名。以黄山自称者有:黄山樵子毕伯涛。

【黟山】黄山旧名黟山,秦置黟县。以黟山自称者有:黟山人(黄士陵)(汪大沧)、黟山病叟(黄士陵)、黟山樵子(金品卿)(王大凡)、黟山方炳辉、黟山汪棣、黟山孙隐舟、黟山湖口居士(子琛)、黟山王大屏、黟山王大凡、黟山王倚之、黟山余勤(瓷书家)、黟山平易氏一萍、黟山王大屏、黟山王英豪、黟山嗤痴生汪一粟、黟山汪大沧、黟山汪一凡、黟山程镇源、黟山王锡良、黟山渔者王晓帆、黟山桃源渔者王晓帆、黟山桃源渔者晓帆王济、黟山王琳(见2013年12月北京万隆拍卖图录1114)。

附记:黟山王英豪,见于赵荣华《瓷板画珍赏》第203页,题款实由程纯青代笔。(参见拙文《初探江西瓷业公司程纯青代笔题款》,刊《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第12期)另外,王凤池题跋金品卿的山水瓷板,中有“黟山品卿居士”之句。王大凡,别署黟人大凡王堃,生于江西鄱阳凰岗乡村,祖籍黟县郭门。

【三十六峰】黄山有三十六峰。以三十六峰自称者有:三十六峰山人(金品卿)、 卅六峰人(倪凤)、徽北三十六峰樵人(蒋玉卿)、三十六峰草堂主人仙哉(胡林)。

附记:江西资溪县,亦有三十六峰。另金品卿的别号,仅见于记载,而未见于实物。

【云门】山峰名,为黄山三十六大峰之一。以云门自称者有:云门山樵、云门主人。此皆为胡郁之名号。

附记:在浙江省绍兴县南,亦有云门山,为会嵇山脉的山峰,也叫东山,山有云门寺。(见《大辞典》中“云门”条,第5181页;台北:三民书局,中华民国七十四年八月版。)

【醉翁】山峰名。为黄山三十六小峰之一。以醉翁自称者有:醉翁山人(瓷书家)。

以上云门、醉翁是否与籍贯地名有关,且属何省籍贯,有待于考证。

(六)黟县

 黟县古称黝,建于秦朝二十六年(前221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黟】黟县别称。以古黟自称者有:古黟汉云氏汪章、古黟玉澄、古黟汪友棠、古黟仙槎、古黟映莲轩(仙槎)、古黟孙朗泉、古黟朗泉孙瀚、古黟彭年程继如、古黟金绍斋、古黟郭德广(瓷书家)、古黟山人(程镇源)、古黟王大藩(大凡)、古黟汪维培(桃源汪维培)、古黟郑瘦梅、古黟汪一凡。

附记:另见汪介眉山水高脚锅,署款:古黟居士汪介眉。疑是伪作。

【皖黟】以皖黟自称者有:皖黟汪友棠、皖黟郭德广、皖黟灵(?)溪钓徒(时幻影)。后者见于民国三十三年鱼藻图立轴,收2014年6月北京万隆拍卖图录1196。

【徽黟】以徽黟自称者有:徽黟竹安居(胡仲贞)(底款)。

    【桃源】村名。黟县素有“小桃源”之称。名胜古迹有桃源古洞、桃源书院。以桃源自称者有:桃源竹樵、桃源汪章、桃源小舫、古桃源苇舟氏、桃源介石吴友兰、桃源逸士介石吴友兰、桃源逸史(程晓山)、桃源居士(程晓山)、桃源抱贞子、桃源山人桃源樵人、小桃源程松石、桃源碧山少有庐主人、桃源老人(汪大沧)、桃源老农(汪大沧)、黟山桃源渔者王晓帆、黟县桃源家庭化学工业社出品(汪国光珠光牌油墨)、桃源人王逸萍、桃源汪维培(古黟汪维培)、桃源孤山老人郑瘦梅、桃源孤山子郑瘦梅、桃源人郑瘦梅、桃源王三槐、桃源人王宸、桃源王善炀、桃源王锡良、桃源逸史王锡良、桃源外史王锡良。

附记:江西萍乡,也有桃源村。另见光绪十六年敖少泉山水帽筒,款署:写于小桃源。收刘杨《浅绛彩瓷品鉴》第105页。

桃源小舫,见于光绪五年人物暖锅,收《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第47页;筱舫赵槐,见于光绪十四年山水、仕女方杯。或系同一人也未可知。

【桃花源】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黟县“桃源古洞”易名“桃花源”。以桃花源自称者有:竹外桃花源主人(张吟浦)。

附记:歙县亦有桃花源,即武陵村。传说唐代诗仙李白曾游历至此,赋诗云:“歙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碧山】村名。在黟县城西北八里。古称黄陂,又名三都,为明代黟县十二都之一。碧山多汪姓,百户多王姓,东头街一带多姓何,简称为三都村。以碧山自称者有:碧山氏胡玉川、碧山汪友棠、碧山汪棣(汪友棠)、桃源碧山少有庐主人、碧山氏(何明谷)(少有庐主人)。

附记:少有庐主人,姓氏不祥,仅见于笔者所藏少有庐主人山水温酒壶,有碧山氏印章。

【碧阳】镇名。以碧阳自称者有:碧阳氏。

【淮渠】在黟县城内“横沟弦”,古称淮渠。以淮渠自称者有:家隐淮渠。此系程松石书法对联上的印章。

【樵贵谷】在黟县北。黟县书画家喜以樵谷为别号,如黄元治(樵谷钝夫)、莫春晖(樵谷人)、黄启蓉(樵谷)诸人。在瓷画家中,以樵贵谷自称者有:樵贵谷松石(程松石)。

【南山】在黟县之南。以南山自署者有:南山程万年、南山程衡、南山道人(程衡)、蒋南山、南山万芸□(见2014年春季海天国际拍卖(天津)图录228)。

附记:歙县城郊的城阳山,又名南山;南山,江西都昌的名山;景德镇亦有南山;江西丰城县、鄱阳县丰乐镇,皆有南山村。

【南屏】村名。在黟县西南。以南屏自称者有:南屏贾月舫、南屏严润泰。

江西上饶市广丰县永丰镇,也有南屏村。严润泰别署上饶严润泰、广信严润泰,因知他的籍贯应为江西广丰县。

【横岗】村名。在黟县城东南三里。以横岗自称者有:横岗胡儒书画(印章)。

附记:江西余干、萍乡都有横岗村,江西定南县西北有横岗镇(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见光绪十八年山水瓷板,款署“逸琴轩写意”,有“梅林”、“胡儒”二印,均篆文。梅林,休宁之东、丰城之西均有梅林。

【龙川】村名。在黟县城北,宏村镇东南边界。以龙川自称者有:龙川外史。

附记:婺源有龙川书院,位于县城西北六山之下;绩溪县、旌德县都有龙川村;淳安县有龙川半岛。

【霭峰】1.村名。在黟县东南,西递镇西南部,由上村和古竹林两个自然村构成。2.山峰名,在黟县东南。即李白诗中“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以霭峰自称者有:霭峰书屋。见于光绪十一年花鸟帽筒,款署“霭峰书屋”、“程言印”(印章)。此作题款由程晓山代笔。

【桂林】地名。在黟县城内。桂林人程士芬,始见于民国《黟县四志》中“程门”条。该条文末附带提及“后桂林人程士芬、碧山人汪棣效法之,亦有声。”附记:在歙县城南也有桂林镇。

以上南山、横岗、龙川之名,是否以所在地名籍贯自称,又究竟属于何省何县,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七)歙县

歙县古称新安,始置于秦,属会稽郡。晋属新安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歙州。北宋徽宗三年(1221年),赐名徽州。自隋末以来,歙县均为郡、州、府治所在地,为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歙】歙县别称。以古歙自称者有:古歙小竺、古歙小竺鲍緟、古歙蒋玉卿、古歙程声和、古歙黄一桂、古歙毕伯涛、古歙毕渊明。此外,胡夔的山水扇面,也有“古歙”印章。

【歙北】歙县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以歙北自称者有:歙北蒋玉卿。

【皖歙】以皖歙自称者有:皖歙程禹门。

【瞻淇】村名,在歙县南乡。旧称章祁,以原住民为章氏而得名。以瞻淇自称者有:瞻淇居士。署名见于《中国晚清浅绛彩瓷》第534页。

【西溪】在歙县城西。以西溪自称者有:西溪孔规氏胡郁。

(八)婺源县

婺源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今属江西省,位于江西东北部,与安徽省、浙江省交界。东为浙江开化县,北为安徽休宁县,西为景德镇市、浮梁县和乐平市,南邻德兴市。

【星江】河名。在婺源县南部。为婺源之别称。以星江自称者有:星江俞子明、星江胡崑、星江晓峰、星江少轩、星江余鸿宾、星江少甫(余鸿宾)、星江友竹轩(友竹)、星江少云、星江月樵、星江程茂昌、星江余鼎兴、星江洪义顺、星江月樵氏、星江少山、星江戴玉成、星江何士鉎、星江戴寿山、星江余远生(余元昌)、星江余同昌、星江潘砚田、星江罗时福、星江汪云山、星江张志汤、星江一渔张志汤(见铁源、溪明《民国瓷器鉴定·纹饰》第66页。题款实由程纯青代笔)、星江逸文雅少汪璟景清(见2013年12月北京万隆拍卖图录1103)、星江汪鹤亭、星江天啸、星江程芸农(见2013年12月北京万隆拍卖图录1107)。

【星源】一作星垣,为婺源县城之别称。以星源自称者有:星源俞子明、星源余鸿宾、星源张吟浦。

附记:张吟浦,别署竹外桃花源主人,可见他似乎又自称为黟县人。

【清华】镇名,在婺源县北部。以清华自称的有:清华。清华,疑是钱仙槎的名号。

【香山】明朝《新安名族志》中《婺源》有“香山”一条云:去香田二里(《前卷·程》第71页)。以香山自称者有:香山余焕文。

【龙山】村名。在婺源县城西。以龙山自称者有:龙山樵子(汪晓棠)(汪云山)、龙山樵子汪棣华晓棠甫。汪云山,别号龙山樵子,见2014年秋季天海国际拍卖(天津)图录078。

【石门】1.村名,在婺源县西北。2.山名,在婺源县东。以石门自称者有:石门主人(李文田)。李文田,又别署古宣州人。

附记:江西金溪县、安徽歙县,皆有石门乡;浙江淳安县,安徽绩溪县,江西修水县、余干县、丰城县,皆有石门村。另安徽黟县有石门岭,休宁县白岳山西有石门岩,黄山三十六大峰有石门峰。江西庐山也有石门,介于铁船峰和天池山之间。

【凤山】在邑北七十里(《新安名族志》第270页)。另据载,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以凤山自称者有:郑凤山、凤山吴飞麟、凤山(李恒昌)。李恒昌即李文田,别署古宣州人。

附记:安徽休宁、浙江淳安、江西金溪,皆有凤山村。

【石城】1.山名,2.村名,均在婺源县。以石城自称者有:石城李鼎臣。此款见于光绪“庚年”花鸟帽筒。又,李鼎臣的署名中常见“活水源头李鼎臣”、“活水昌江李鼎臣”。“活水源头”出自宋代朱熹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祖籍今安徽萧县,出生于福建省龙溪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属江西省)。

    附记:江西赣州有石城县,湖北钟祥古称石城,安徽贵池西南也有石城古名。

    以上清华、香山、福山、凤山、石城之名号,是否与籍贯有关,还有待研究。

    (九)休宁县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自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建县,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含“吉庆平宁”之意。休宁是中国三大显学——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蜚声中外徽商的主要发源地。

   【休宁】县名。以休宁自称者有:休宁仙哉。仙哉即是胡林,号海上客。

   【海阳】镇名。休宁县治所在地,也是休宁县的别称。以海阳自称者有:海阳友石程光鋕、海阳吴焕廷。

   【文溪】一作汶溪,在县西十里。以文溪自称的有:文溪氏、文溪山人。此名见于一对花鸟帽筒,落款分别为“文溪氏”、“蒋玉卿作”。收《浅绛百家》第55页。

    由此可见,蒋玉卿有两个籍贯,一是休宁文溪,另一个籍贯就是上面提到的歙县(歙北蒋玉卿)。

    附记:文溪氏,有人误为汪藩名号。其实,蒋玉卿是代笔书家,曾为汪藩代笔题款,大概因此致误。汪为黟县人,又自称环川(绩溪)汪介眉,可见他已经有了两个籍贯,即祖籍和移籍。若以文溪为汪的别号,那么他一个人便有了三个籍贯,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十)绩溪县

唐永泰二年(766年)建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

【绩溪】以绩溪自称者有:绩溪炳文。此处炳文,误作江炳文,实是杭州刻瓷家方琦。其作品署款:绩溪炳文、炳文甫方琦、刻于西泠、刻于虎林之鸣琴轩。

【梁安】绩溪古称梁安县。据绩溪《梁安高氏宗谱》:绩溪,南朝梁名梁安县,故谱名云尔。以梁安自称者有:梁安秋雨轩主栩生(陈栩生)。见于民国十年山水瓷板。(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

【环川】位于绩溪东部。以环川自称者有:环川汪介眉。

【石门】村名。以石门自称者有:石门主人(李文田)。李文田,又别署“古宣州人”。

【玉山】山名。在绩溪东,又名三王山、大鄣山。(《黄山旅游文化大辞典》第55页“大鄣山”条)以玉山自称者有:玉山氏。玉山氏,是否与籍贯有联系,尚待考证。

(十一)太平县

唐天宝十一载(752年)建县,属宣城郡。永泰中(765—766年)太平县被撤销,大历中(766—779年)又复置太平县。一直到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平县建制,设立县级黄山市,直属安徽省。1987年11月27日,撤销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隶属地级黄山市。

【仙源】镇名。太平县治所在地。以仙源自称者有:仙源氏、仙源汤音和、仙源余子和、仙源余孔昭(余子和)、仙源余禹门、仙源焦佩兰、仙源居士、仙源舍人(许润庭)(载《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仙源李明亮、仙源唐峰氏(见南京十竹斋2005秋拍)。仙源舍人,据说为许润庭的名号,。

【广阳】村名。位于太平湖镇北岸。以广阳自称者有:广阳居士(许润庭)(载《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

(十二)南陵县

南陵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古铜都”。西汉时期开始设县施政,名为春谷,南朝梁帝(525年)时置南陵县。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为阳谷。

【南陵】以南陵自称者有:南陵何德达(何许人)。

【阳谷】南陵古称。以阳谷自称者有:阳谷何许人、阳谷许人何处。

(十三)祁门县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

【赤山】镇名。祁门县治所。原黟县赤山镇,今祁门县祁山镇(《黄山旅游大辞典》页161“张村”条)。以赤山自称的有:赤山方少溪、皖南赤山樵子(胡炎)赤山樵胡炎、赤山樵人(胡炎)、赤山老农方伯卿。胡炎,又自称皖南胡炎、皖南翠园村樵人

附记:江西九江有赤山村、赤山垄,江西萍乡也有赤山镇、赤山村。

(十四)宣州

【宣州】以宣州自称者有:古宣州李文枢。

二、江西籍画家

(一)南昌

南昌有着二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史,自古称“江城”、“洪都”、“洪城”。 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南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

【豫章】以豫章自称者有:豫章氏、豫章王义顺。

【南昌】以南昌自称者有:南昌余廷玕、南昌许达生、南昌周岐山、南昌仲生、南昌王人杰、南昌许剑缘、南昌涂菊亭、南昌涂菊清、南昌菊清涂甫、奇思轩主人南昌熊文融、南昌凤树园氏(1931年花鸟瓷板)、南昌乐隐山人刘锡任、南昌隐游山人刘锡任、南昌邹静庵、南昌徐镕、南昌竹之、南昌祺如、南昌良鋆、南昌刘以桂、南昌刘禅、南昌谭荣生、南昌黄德九、南昌熊云辉、南昌喻诚昭、南昌力生(刘慕舜)。

     【洪都】南昌的别称。以洪都自称者有:洪都方家珍、洪都怡和森、洪都朱玉廷、洪都熊文融、洪都万岩、洪都裘名亨。附记:方家珍别署:皖江画史方家珍。

【龙岗】在南昌德胜门外。又名龙沙,为旧“豫章十景”之一。以龙岗自称者有:龙岗居士邹洁清淑氏。

【东湖】在南昌百花洲,为旧“豫章十景”之一。以东湖自称者有:东湖许达生、东湖仲南徐陔。另见许达生刻瓷博古图瓷板,有“东湖”白文印、“许氏达生”朱文印。

【南州】村名。一作南洲在今江西南昌。以南州或南洲自称者有:南洲渔人、南州万子铭、南州万介新(万子铭)、南州万周鼎、南州周岐山、南州熊钧(松山)、南州罗旸谷(炳坤)、南州少泉、南洲敖少泉、南州徐仲南、南州徐天梅、南州万云岩、南州熊梦亭、南州伯仁、南州熊梦亭、南州余棣文、南州仁保(万仁保)、南州邓必诏、南州啸谷胡声远、南州喻诚昭、南州野航(刘慕舜)、南州刘仲卿、南州徐仲南、南州仲南徐陔、南州程水金、南州居士程水金、南州邹文华、南州邹文侯、南州余棣文、南州秋岩、南州王一亭、南州邓杰、南州蔡弌平、南洲黄逸民、南州陈春燮、南州曾福庆。

【吉南】村名。在今江西南昌昌东镇。以吉南自称的有:吉南曾福庆、吉南曾鹤庆。

【棠溪】村名,即南昌市罗家镇棠溪村。以棠溪自称者有:棠溪邹文侯。

(二)进贤县

据《进贤县治》记载,进贤原名为钟陵县,始建于晋太康元年(280年)。治今江西省进贤县西北,属豫章郡。寻废。南朝梁复置,隋初又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属洪州。八年废。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避代宗李豫讳,以豫章县改名,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属洪州。贞元中改名南昌县。

【钟陵】1、古县名;2、今乡名。今钟陵乡位于进贤县东北部。以钟陵自称者有:钟陵陈善模。

【松山】村名,在今进贤县。以松山自称者有:松山熊钧。

附记:江西鄱阳县、余干金山嘴乡,也有松山村。

    【西湖】村名,在今进贤县。以西湖自称者有:西湖颖文写于南昌、西湖颖文写于洪都之万卷书楼(见《景德镇彩瓷三百年》第192页,该书误作叔文)。

附记:乐平县亦有西湖村,南昌洪恩桥以西谓之西湖,可见颖文的籍贯地仍难以确定。但其题款中有云:“于南昌旅社”,据此其籍贯似乎并非南昌。

    (三)宜丰县

宜丰县,别名新昌县。民国二年(1913年),全省划为四道,宜丰属庐陵道。三年(1914年),本县因与浙江省之新昌县重名,以本县三国时即名宜丰,故改名宜丰以复古名。1949年7月15日,宜丰县解放,宜丰县属江西省袁州分区。1952年袁州区并入南昌区,宜丰随隶南昌区。1959年1月1日,南昌专区改名宜春专区,专署由南昌迁至宜春。

【宜丰】以宜丰自称者有:宜丰桢祥、宜丰江湖散人邢范骞。邢范骞即是邢梵仙,又号箕颖之农,室名蓬莱山馆。

【龙岗】村名,即谭山镇龙岗村。以龙岗自称者有:龙岗居士邹洁清淑氏。

    (四)景德镇

景德镇原名新平;因在昌江之南,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以年号改为景德镇。1949年,设立景德镇市。

【新平】景德镇古名。以新平自称者有:新平子良郑炎荣、新平野叟子辉程鹏(程大有)、新平佩霞方云峰。

    【昌江】水名,在景德镇及浮梁县境,也是景德镇的别称。以昌江自称者有:昌江(郑子良)、昌江陈永泰。前者见《中国近代名家彩绘瓷画图典》第115页,后者见《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第127页。

【珠山】山名,为明清两代御窑厂所在地,亦作景德镇之别称。以珠山自称者有:珠山氏、珠山月人氏、珠山老人、珠山子玉(见《浅绛百家》第172页)、珠山福生林(见《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第39页)、珠山余钊、珠山王琦(见《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第106页。

    【珠山之家次】以此自称者有:珠山之家次张青明。常见署款“珠山客次”,而“家次”则与“客次”相反,此款仅见于此,洵属罕见。收《浅绛百家》第178页。

以上以珠山自称者,原籍未必是景德镇,绝大多数乃是客籍景德镇。例如王琦原籍江西新建,有时自署“西昌(新建)王琦”或“珠山客次”,有时却署“珠山王琦”。又如“珠山子玉”,《浅绛百家》作江子玉,另有刘子玉,别号镇和祥,二者作品中均有“珠山客次”字样,可见他们的原籍都不是景德镇。

由此可见,除了“珠山之家次”以外,凡署“昌江”、“珠山”者,原籍未必就是景德镇。而籍贯通常为原籍,并非客籍,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如《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第59页中就记载王福昌为景德镇人,但他的题款中却有“珠山客次”、“昌江客次”字样,可见其原籍亦并非景德镇。该书同页“少卿”条又云:“少卿,清同治、光绪年景德镇人”。案:名氏为少卿者,有少卿许淞、少卿高恒生以及潘少卿(潘植南)、余少卿、胡少卿(胡复兴)诸人。可见该书所谓“少卿”者,不知何所指。

(五)浮梁县

 浮梁县别名瓷都之源、茶乡、新平、新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浮梁县的前身新平乡从鄱阳县东界析出,置新平县,包括了现在的祁门县和婺源县的一部分,版图是现在的两倍多。但新平县的历史很短,武德八年(625年)新平县撤销,重新并入鄱阳县。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在原新平县范围内置新昌县,县治设在昌江与其支流东河交汇处的南城里。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版图缩减四分之一以上。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新昌县更名为浮梁县。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分出浮梁县东北部与歙州黟县西南部合置祁门县,版图再次缩减三分之一以上。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因水患,县治迁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镇旧城村,从此历1100年不变。民国五年(1916年)浮梁县县治迁往景德镇,1927年至1929年一度改为景德市,后恢复为浮梁县。1949年解放后市县分离,景德镇单独划出建立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1988年重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浮梁镇大石口,至今不变。今浮梁县是江西省景德镇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城】村名。在浮梁镇东北。以新城自称者有:新城韵仙(徐善琴)。

附记:江西乐平县也有新城村,井冈山市西有新城镇,江西黎川县旧称新城县。除了新城外,徐善琴又自称“武林人”“庐山秀卿”。按安徽黟县、歙县都有武林村,安徽贵池有武林古城,江西鄱阳有武林山。因此,徐善琴的籍贯“武林”、“新城”,究竟系属何省何地,已殊难确指,也是有待于考证的。

(六)鄱阳县

    古称鄱阳,1957年改名波阳县。春秋为楚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番县,西汉改为番阳县,东汉改鄱阳县,迄今已有 2200多年历史。

【鄱阳】以鄱阳自称者有:鄱阳王钧、鄱阳杨吉盛。前者见于光绪五年金彩兰草六方温酒壶,款署:曦斋先生大人嘱,鄱阳王钧。后者见于民国二十五年红彩山水壶,款署:饶州杨吉盛写于芝阳;底款:鄱阳杨吉盛出品。

【古番】鄱阳县古称。以古番自称者有:古番陶宇、古番汪洋、古番竹平盦主人吴友寅

【武林】钱穆《史记地名考》中“武林”条说:今在鄱阳县东五十里,余干县东北三里,有武陵山,临大湖,或云即此武林。以武林自称者有:武林徐长庚、武林逸史(徐善琴)、武林人(徐长庚)、武林人(徐容卿)。后者见于光绪二十七年刻瓷梅花四方笔筒,款署“武林人刊”、“辛丑巧月容卿作于赤水”、“徐印”。收2014年春季海天国际拍卖(天津)图录。

附记:武林除了鄱阳之外,安徽黟县、歙县都有武林村,贵池则有武林古城(见《辞源》),杭州也别称武林,湖南常德也有武林这一地名,所以武林籍贯有待进一步考证。

值得注意是,近代瓷画款识中屡有“作于武林”“写于芝山”字样,例如光绪十五年墨梅、仕女方壶,款书:“己丑筱山写于武林鸣琴轩之西窗”;光绪十八年山阴子铭制品,款署:“书于武林客次”;又如光绪四年的“竹道人写于芝山”,以及民国十一年鱼藻纹九子盘,款署“秋雨轩写于武林”等。此武林当在鄱阳境内更合理一些,这是因为清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分厂、中国窑业学堂,以及民初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都曾设在鄱阳。由此可知,早在光绪时期,鄱阳同景德镇一样,也是瓷画家的瓷绘重镇。南昌也是如此,例如光绪三年鲍緟、光绪四年汪恒左、光绪十一年周子善、光绪二十二年万华昌、光绪二十四年方家珍、光绪三十一年拔萃氏、光绪三十年至宣统三年荣廷氏、民国十四年陈松、民国十九年邢梵仙、民国二十二年梦笔氏、民国三十七年凤山、民国三十八年熊梦亭、民国三十六年君先、万云岩、蔡良臣以及1950年良鋆、邢梵仙、1952年刘以桂等人的制品中,多署“于洪都”、“于章门”、“于章江”、“于南昌”字样。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资料。

【芝阳】在鄱阳县境。以芝阳自称者有:芝阳张肇源、芝阳思永、芝阳钱安氏、芝阳古月氏(胡富记)、芝阳陈宝昌(1933年山水瓷板)、芝阳新石老人、芝阳陈兆南、芝阳石宇初。

附记:芝阳张肇源,见于光绪九年花鸟四条屏,并有“家住东湖堤畔”等印(见厦门云谷轩2014年秋拍)。芝阳新石老人,仅见于记载,而未见实物。另见朱少泉、高恒生作品中题有“仿新石老人之笔法”。思永为瓷书家,光绪十六年曾为徐鸣凤花鸟洗盆代笔题款。芝阳钱安氏,与钱仙槎(钱安)似非同一人。他的书画与仙槎大不相同。另见一对人物帽筒,款书“旹丁已夏月于芝阳西轩,钱安氏作。”可知其作画地点乃是鄱阳而非景德镇。

【芝山】山名,在江西鄱阳县北,为城郊名胜(《辞源》)。以芝山自称者有:芝山万芝孙、芝山张炎茂、芝山氏(张炎茂)、芝山云林阁。

此外,当代瓷画家以芝山自称者有:芝山松茂、芝山友竹张松涛、芝山笑梅(卓安之),芝山戴荣华,皆为鄱阳人。

值得注意的一是“芝山万芝孙”,这恐怕与他寄居鄱阳有关,因为万芝孙别署“剑城万芝孙”,可见其原籍应为江西丰城人。二是丁希勤在《古代徽州宗教信仰研究》第192页《休宁》中记载:“灵顺庙:在芝山。”由此可知安徽休宁亦有芝山。

【澹湖】以澹湖自称者有:澹湖外史(潘陶宇)、澹湖刘雨岑。

附记:刘雨岑祖籍安徽太平,后迁居鄱阳。师从潘陶宇,为“珠山八友”之一。

【东湖】湖名,在县城。以东湖自称者有:家在东湖堤畔。此系张肇源之印章,见于光绪九年所作花鸟四屏立轴(厦门谷元轩201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福山】村名,在鄱阳县谢家滩镇。以福山自称者有:福山陈子明。

陈子明,别署古南子明氏,鄱阳亦有古南乡。据此,陈子明似为鄱阳人。

附记:古南,都昌县城的别称。另在婺源县西南,也有福山,又名太极山。

【松山】1.山名;2.村名。松山村在鄱阳县田畈街镇。以松山自称者有:松山熊钧。上述提到,熊钧自称南州熊钧,南州为南昌一村名,若南州、松山均与熊钧的籍贯有关,那么可能为原籍和移籍两个籍贯。

附记:江西进贤县、余干金山嘴乡,也有松山村。

【金山】村名,在鄱阳镇。以金山自称者有:金山。

附记:绩溪县、余干县、新建县金桥乡,都有金山村。歙县有金山里。

金山作品,仅见一件。以上署名松山、金山是否与籍贯地名相关,有待考察。

(七)新建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单独设县,名西昌,公元625年并入南昌县。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划南昌县西北境(今奉新、永修一部分地区)十六乡另建一县,命名新建县。今为江西省会南昌市市辖县,与南昌城区融为一体。东临赣江,西连西山山脉,北至鄱阳湖,南与丰城市、高安市接壤。

【新建】县名。以新建自称者有:新建黎瑛、新建瑞明徐献

【西昌】新建古名。以西昌自称者有:西昌陶峻(陈松)、西昌王琦、西昌陶迷道人王琦、西昌陶迷散人王璞、西昌魏墉生、西昌丝野山人魏墉生、西昌陈翊钧、西昌熊作仙、西昌熊甫卿、西昌胡浩、西昌陈隆辉、西昌绿野山人魏慧仙、西昌魏慧仙、西昌夏海泉。

(八)乐平县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始建乐平县,因县城“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83年10月,改属景德镇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平县,设立乐平市。

【翥山】山名。也是乐平的别称,在今乐平市东南。以翥山自称者有:翥山氏(光绪间人)、翥山石协协、翥山野亭汪平、翥山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翥山传芳居士野亭汪平、翥山传芳子汪柏少平、翥山程炳芳、翥山王云泉、翥山汪云亭、翥山周国钧、翥山余翰青、翥山袁林、翥山王逸之、翥山余见田、翥山石奇峰。

【传芳】村名。即乐平县乐港镇传芳村。以传芳自称者有:传芳居士汪野亭、传芳居士翥山余翰青、传芳子汪少平。

(九)高安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高安设立建成县,隶属豫章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建城为高安。自唐至清先后为靖州、筠州、瑞州、瑞州路、瑞州府治。1993年,改设高安市。

【高安】以高安自称的有:高安黄德增。

【筠州】高安的古称。以筠州自称者有:筠州陈典仁子常。

【筠阳】镇名。现为市政府所在地。以筠阳自称者有:筠阳陈典伦(陈子常)、筠阳典仁子常。另见光绪三十一年同光彩人物参壶,款署:均阳小泉。

(十)丰城县

丰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晋太康六年(280年),改称丰城县。丰城为干将、莫邪宝剑藏地,故又名剑邑、剑城。唐天佑二年(905年),丰城县改名吴皋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改吴皋为丰城。

【丰城】以丰城自称者有:丰城长湖主人(王步)。别署:长湖主人王步。

【吴皋】丰城旧称。以吴皋自称者有:吴皋散人傅岩、吴皋散人敖空子。

【丰邑】疑是丰城别名。以丰邑自称者有:丰邑袁义和自造。袁为民国瓷塑家,而近代瓷塑家多出于丰城,故疑丰邑为丰城之别称。附记:丰邑,江苏丰县的别称。

    【剑邑】丰城别名。以剑城自称者有:剑邑聂晓峰、剑邑晓楼、剑邑渔江村杜晓楼、剑邑徐志明。

【剑城】丰城别名。以剑城自称者有:剑城陆云山、剑城□□吴寄甄、剑城万芝孙(见《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第545页)、剑城梅卿氏、剑城长湖居士写于竹溪王步草堂、剑城长湖竹溪道人王步、剑城虚心舍主余竹青、剑城余竹青、剑城余松青、剑城陈普生、剑城杜棠、剑城莹钧、剑城农吴寄甄、剑城陈林荣、剑城孙松亭、剑城孙隐生、剑城明德氏、剑城余磊青、剑城徐绍初、剑城周鹏程(见北京保利2014年秋拍)。

【长湖】村名,在丰城县孙渡。以长湖自称者有:丰城长湖主人(王步)、长湖主人王步。另见王步国画荷花立轴,钤“原居长湖”朱文长印。可见王步为丰城县孙渡长湖村人。

(十一)余干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县。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南朝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2000年10月,余干县属上饶市管辖。

【余干】县名。以余干自称者有:余干张沛轩。(见熊廖《中国近代名家陶瓷》彩版第82页)

【玉亭】镇名,在余干县。以玉亭自称者有:玉亭张洛山、玉亭邓碧孙、玉亭邓肖禹、玉亭邓为绚。

【万春山】山名,在县东五雷乡境内。以万春山自称者有:万春山樵。万春山樵为景德镇瓷书家,姓氏不详,曾与汪晓棠、汪野亭等书画合作。

附记:中国嘉德2004年秋拍中,有民国十年新彩人物、花鸟方形扁瓶,据说两侧书法作品分署“吴廷琛”、“万春山樵”二款。据此,则万春山樵或为吴廷琛的名号,但也有拍卖行说是张仲涵的名号,故记之待考。

    (十二)金溪县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建县。两宋时期,是江西陶瓷业的重要生产地,民间流传“先有小陂窑(金溪具有代表的窑址群),后有景德镇”。清代为四大印书中心之一。

【云林】山名。在金溪县东。(台北三民书局《大辞典》,第5181页)以云林自称者有:云林外史、云林老人(余玉田)、云林山人(江子钰)、云林海林。云林外史,图见《浅绛百家》;云林山人、云林海林,名见《浅绛彩瓷名录速查手册》,但未见实物图片,故记之待考。

(十三)九江县

战国楚地。秦属九江郡。三国属武昌郡。晋置寻阳郡,属江州。隋大业三年改江州为九江郡。唐复为江州。元末朱元璋改九江府。清因之,属江西省。府治德化,在今江西九江市。

【九江】以九江自称者有:九江刘复兴。

【浔阳】九江的古称。以九江自称者有:浔阳氏。

【江洲】1.镇名。2.九江古称。以江洲自称者有:古江洲张逸庵。张逸庵系民国瓷书家。

【赤山】村名。以赤山自称者有:赤山方少溪。附记:萍乡有赤山村、赤山镇。

【朗山】村名。以朗山自称者有:朗山夏廷喈。

(十四)永修县

【艾城】镇名,在永修县北郊,曾为古艾县治。以艾城自称者有:艾城熊伯文。

(十五)上饶县

上饶,古称饶州、信州、饶城。最初由东汉建安年间置县起,已有1700多年。唐乾元元年(758)以后,历为州、府治所。广信府,元末至清末的行政区划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洪武二年(1369),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四年,以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信、饶州两府均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与明同。

【上饶】1.县名。2.市名。以上饶自称的有:上饶严润泰。

【广信】府名。以广信自称的有:广信严润泰。

【南屏】村名。在今上饶市广丰县永丰镇。以南屏自称者有:南屏贾月舫、南屏严润泰。

附记:安徽黟县也有南屏村。

   (十六)都昌县

     都昌县,别名“枭阳”,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自汉高祖六年设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18个文明古县之一。

【古南】都昌县城的别称。以古南自称者有:古南云凤李金章、古南余玉田、古南青山氏、古南徐子祥、古南山人沈青玉、古南少人沈青玉、古南氏江子钰(江永兴)、古南子明氏(陈子明)、古南罗子云、古南湘臣氏、古南安九氏、古南子坤(张义泰)、古南马庆云、古南胡玉麟、古南胡贻书、古南郭筱城、古南樵子、古南李铨昌、古南李复茂、古南孙福昌、古南吴永茂、古南谭铭兴、古南袁筱堂、古南余剑谷、古南柳兰亭、古南冯大陀。

有关古南之记载,道心《别古南有怀》诗自注:“古南城南有南山,该山有清泉一道,昔苏东坡题名曰‘野老泉’,为该县有名胜迹。”(见《青年(上海)》1937年第6卷第7/8期, 94页)《都昌县志》记载:“野老岩、泉,在邑治南山上。相传汉时有老人处岩下,武帝南巡,欲举之,老人辞不出,后人因名其岩曰‘野老岩’。岩下有石罅,中出泉,甘洁清洌,虽大旱不枯。宋学士苏轼尝游此,悦其泉,乃于岩上刻‘野老泉’三字,自是泉与岩并知名于远近矣。”

附记:吉安市亦有古南镇。另古南子明氏,《瓷器上的文人画》误作俞子明(第62页),实系陈子明。其款书,可参见《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中陈子明花鸟帽筒(第70页)。

(十七)赣州

【赣州】以赣州自称的有:赣州王大胜。

(十八)萍乡

萍乡江西省西部,毗邻湖南省。东与宜春、南与吉安相邻,西与湖南醴陵、北与湖南浏阳接壤。汉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267年)设立萍乡县,县治设芦溪古岗。建国后,属南昌专区。1959年,萍乡属宜春专区。1960年,撤县设市,由宜春专区代管。1970年,为省辖市。

【昭萍】萍乡的别称。以邵萍自称的有:昭萍张小耕、昭萍振华、昭萍恒茂元。

【安源】安源区,位于萍乡市中部。以安源自称的有:安源俊记。

(十九)新干县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系吉安市的“北大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新淦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十八古县之一。当时县治临近紫淦山及淦水,因而得名。1957年,因字生僻,改新淦县为新干县。

【吉南】村名,在白塘乡。以吉南自称者有:吉南曾福庆、吉南曾鹤庆。据王锡良《回忆我的师兄曾福庆》一文记载:“师兄19岁那年,从新干县来景德镇拜我的叔叔王大凡为师学艺”。由此可见,曾氏应为新干县人。

三、江苏籍画家

【秣陵】南京的古称。以秣陵自称者有:秣陵青洲樵子。见于光绪年青洲樵子刻瓷梅花提壶,款署“仿白阳山人大意,秣陵青洲樵子作于白雪山房秦淮水榭之南窗。”

【姑苏】以姑苏自称的有:姑苏碧霞蒋氏西洲。

【镇江】以镇江自称的有:镇江徐永顺。

【京江】镇江的古称。以京江自称的有:京江少湘氏、京江徐永顺、京江庆华、京江庆华公司。前者见2014春季天津海天国际拍卖会图录072。

【江都】地名,在今扬州市东。以江都自称者有:江都顾海林。

【邗江】水名,在今扬州市境。以邗江自称者有:邗江褚鸿、邗江贞木氏、邗江汪小初。邗江贞木氏,见《瓷器上的文人画》第29页。

【邗上】地名,在今扬州市境,是扬州的别称。以邗上自称者有:邗上海林(顾海林)、邗上莲溪(真然)、邗上少甫(朱少甫)、邗上雨三、邗上朱子良。

雨三即江雨三,少甫即朱少甫,均为扬州著名刻瓷家。莲溪乃是画僧真然,见于光绪十三年仕女洗盆,款署:“客旅昌江东樵书屋,宁阳余凤翔题邗上莲溪法。”收徐锦范、陈兵《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第486页。另见莲溪于光绪九年所作人物提壶,款署“方外莲溪作于邗上,锡卿弟题赠”。此壶题款虽然号称锡卿所题赠,但经考察,其题款实出真然之手,这似乎是题款者的通病,不足为奇。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前者为真然客旅景德镇时之作,而后者却是作于扬州,难道扬州那边也烧造浅绛彩瓷吗?或是该壶先画于扬州,然后在景德镇烧制的呢,还是原本就作于景德镇的,不得而知。类似的情况还有光绪九年淡彩仕女糖缸,上面写着:“今夜月明人静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癸未春三月为伯和老叔大人玩,姪许协恭选制于扬州十二红栏下。”又见民国七年刻瓷仕女花口小杯,款署“写于邗上研耕斋刻”。

此外,还有款书“于沽上客次”、“作于津门”、“豫盛公司书于津门”等字样。沽上和津门,均为天津的别称。据此则产地似为天津。但从外观看来,极似景德镇产品。不过,天津在民国时期确曾出产过瓷器。1938年商务版杨大金编的《现代中国实业志》第一编制造业第十四章陶瓷业记载:“河北产瓷地点为磁县、唐山、北平、天津”。另据冯和法《中国陶瓷业之现状及其贸易状况(附表)》记载:“天津附近产白色陶器,制造茶壶瓷碗等,并作各种人物。天津人物,驰名远近,盖其模形巧妙,色彩艳丽,实为最佳之美术品。又天津实业工厂窑业科,仿日本法,制造花瓶茶瓶等,其色类朝鲜七宝,亦有深紫暗茶色之素磁,望之甚雅致。”(《国际贸易导报》1932年第3卷第2、3、4号合刊)然则所载与所见之法不同,故系于此,待征。

【广陵】县名,县城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也是扬州的别称。以广陵自称者有:广陵徐鸣凤。此见于光绪十六年花鸟洗盆,上书“时庚寅春王月于昌浦东樵山房四有堂西窗,芝阳思永题,广陵徐鸣凤写访(仿)邗上黄慎笔意。”

【扬州】以扬州自称者有:扬州新华。此或系扬州的瓷器商号。

【如皋】县名,汉广陵海陵二县地,晋义熙中折置如皋县,隋省入海陵县。五代南唐保大十年复置如皋县。明属泰州,清改属通州(《辞源》第一册第736页)。今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以如皋自称者,有王少维的“如皋”二字印,见于智旷《晚清民间浅绛彩瓷鉴赏》第16-17页。

如皋明属泰州,而泰州为春秋吴地。除了“如皋”之外,王少维的作品中还有“吴人”、“三吴”印章。据载,王少维为安徽泾县人,但由此可知泾县应为客籍,其祖籍应为江苏如皋。

【三吴】地名。1.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水经注》)。2.以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通典》)。3.以苏州、润州、湖州为三吴(《辞源》第一册第29页)。以三吴自称者有:三吴王少维。

【吴门】苏州的别称。以吴门自称的有:吴门印生(唐佩金)。见于光绪二十九刻瓷花鸟笔筒。

【琴川】城名。即常熟的别称。以琴川自称者有:琴川模席氏写于萍川瓷校之西厢。此见于民国二年墨彩清供图冬瓜罐。

以上名称是否与籍贯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浙江籍画家

【古越】古国名,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古越自称者有:古越荒园老梅田鹤仙。

【山阴】1.城名;2.县名。钱穆《史记地名考》:“山阴故城,今绍兴县治。”《辞源》:“山阴,县名。即今浙江绍兴市。”以山阴自称者有:山阴筱珊、山阴胡水生、山阴水生、山阴子铭。后二款见于光绪十八年山水、花鸟方提壶,署款:山阴水生书于武林客次、山阴子铭画。收《近代拍卖集锦·民间古帽花盆瓷壶》第17页。

山阴与歙县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丁希勤在《古代徽州宗教信仰研究》之《歙县》里,记“孔贞子祠”云:“在绍濂,祀孔敬康先生,晋时乡人立祠于孔灵山下,由此得名。《晋书》曰:‘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因避乱入安徽山中,改姓孙氏,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邻里,后忽舍去,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后为晋车骑将军。’”(第196页)由此可见两地人口变迁的情形。

【华亭】1.唐天宝十年置华亭县。1914年改松江县,属江苏省。2.古地名,在浙江嘉兴县(《辞源》1979年7月修订第1版)。3.今上海松江。以华亭自称者有:华亭叶朗声。

【云间】1.江苏松江县(古华亭)之古称。2.今上海松江。以云间自称者有:云间雨村。雨村,擅长刻瓷,其作品甚为罕见。

五、其他省籍画家

【湘阴】县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隶属于岳阳市。以湘阴自称者有:湘(湖?)阴许英华、湘阴郭氏子宽、湘阴郭氏顺生。

【益阳】在湖南省中北部。以益阳自称的有:益阳祥记、益阳祥记瓷号。此见于民国十九、二十四年淡彩花鸟帽筒。

【醴陵】在湖南省东部。以醴陵自称的有:醴陵鸿盛隆、醴陵黄炳记。

【湘潭】在湖南省中部偏东。以湘潭自称的有:湘潭莫荣兴。附记:另见署款:湘潭陶画馆绘。

【天岳山】山名。幕阜山的古称,在湖南平江县南江镇。以天岳山自称者有:天岳山樵(余家斌)。别署:幼樵余家斌。

【古罗】县名。秦属罗县,后唐定名平江县。以古罗自称者有:古罗幼樵(余家斌)。

【寿昌】1.在今湖北省鄂州市。宋末置寿昌军治县,属荆湖北路。至元十四年(1277)升寿昌军为寿昌府。2.镇名,位于浙江建德市西南部。3.县名。本汉富昌县地,三国吴析置新昌县,晋改寿昌。隋开皇中并入新安,唐永昌中复置。明清属浙江严州府。1958年并入建德县。

以寿昌自称者有:楚北寿昌少平陈善、寿昌少平氏(见《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第3页)。

楚北,清朝时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北独立建省,别称楚北。湖南则别称楚南。

【南岳】山名。又名衡山、寿岳、南山,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以南岳自称者有:南岳樵子(胡炎)。

【浭阳】县名。今河北丰润县。以浭阳自称者有:浭阳孙伯华、浭阳居士庄子明。二人均为唐山启新瓷厂画师。

【磁州】今邯郸市磁县彭城镇。以磁州自称的有:河北磁州古滏阳。

【荆山】山名。在淄博市沂源县。以荆山自称的有:荆山居士。荆山居士为民国时淄博瓷画家。

【德化】县名。以德化自称的有:德化顺益、德化义利、德化华玉、德化丰元。

龙浔】镇名,位于德化城关浐溪南部。以龙浔自称的有:龙浔小陶。

【海阳】县名。潮州府海阳县。以海阳自称的有:广东潮州海阳县人吴锦合造枫溪乡。此款见于12.7厘米见方的青花人物墙面砖。

【梅县】县名。以梅县自称的有:梅县彭广安监制。见于民国淡彩人物帽筒。

【龙泉】县名。以龙泉自称的有:龙泉杨祥泰。见于民国淡彩花鸟茶壶。

【石艾】县名。今属山西省阳泉市。以石艾自称的有:并州石艾刘子正。此款见于民国二十三年淡彩人物帽筒。并州,古九州之一,其地约在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

古黄池】地名。位于河南封丘县。以古黄池自称的有:古黄池居士。此款见于民国五年河北彭城青花花鸟制品。

此外,还有钱塘苏逸仙、天津恒义成、湖南裕靖、洛江苏阳水、银同鹭江洪坤福、沙坪新和、禺山居士、琶垌安和、泉州惠安洛阳桥苏宗覃、姚西墨痴刘芝轩、颖川聂继良、初山郑□宝、初山郑子良等。上述这些款识中所涉及的地名,显然与籍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地名不但有原籍和落籍之分,同时还出现了异地同名的普遍现象,因此有些地名和籍贯究竟系属何省何地,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在款识中我们不难发现,徽人喜以古府、县名以及名胜古迹自署,或署所居村名和镇名,江西籍瓷画家也大致如此。从画家的籍贯看来,最多的是安徽、江西人,其次是江浙籍的,但人数极少。再从时间上看来,徽人多为光绪时人,江西籍则以民国年间人居多。这些有关瓷画家籍贯的原始材料,大都还未见记载,所以很足以供参考,以补充文献的缺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冯?顺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