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
(2024-07-05 09:06:34)
标签:
教育it文化 |
分类: 教育理论 |
《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标准(2017年版)》),必修两册(8学分)和选择性必修三册(6学分),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问题引导学习”,观察、思考、探究、归纳,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注重“类比、归纳、特殊化、一般化”等逻辑方法,促进学生开展主动学习,在落实“四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数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给出教法和学法建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学生想到研究方法,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强调数学的整体性、思维的系统性,思想方法的前后一致性,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逻辑连贯性。“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关键能力,“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统计与概率”,“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新应用能力”。
中学数学及其教学
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何理解数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如何理解中学数学?如何通过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技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如何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推理、运算等主要数学活动,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即六大关键能力),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规律。”逻辑的严密性,工具属性。内容、方法与思想,类比。复数是人类能创造出的最大、最佳数系。向量可以看作实数的一种推广,研究几何的工具。研究代数问题时,往往通过运算来归纳、定义和证明。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函数源于研究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需要。许多函数都有明确的现实背景,形式简单、性质明显而且应用广泛。通过对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抽象,得到不同类型的函数。在中学只讨论最简单、最基本的两类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把数列想象成数的推广,也可以把数列看成是一类特殊的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为了刻画一些简单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现象(如匀速圆周运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主要是对称性)的直接反映。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各种各样的三角公式时,借助单位圆的直观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三角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函数,是描述一般周期函数的基石。讨论点、直线、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平行与垂直),三角形、四边形(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圆等基本而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其中尤以三角形为代表。三角形既简单而又能充分反映空间的本质。通过观察具体实物、模型,以三角形的要素(三边、三内角),相关要素(高、中线、角平分线、外角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几何量(边长、角度、面积等)为基本问题,从“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角度展开研究。函数与曲线贯穿中学数学的一对孪生姐妹。
数学育人要用数学的方式,要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研究的起点是对面临的具体事物进行数学抽象,数学的思考结构具有系统性、普适性,“基本套路”大致可以概括为“抽象数学对象——探索数学性质——构建知识体系”,数学的思维方式具有结构性、一致性、连贯性,包括:抽象化—、运用符号、建立模型、逻辑分析、推理、计算,不断地改进、推广。从“事实”出发,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事物本质的过程,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素养,对数学对象的研究,要注重让学生经历“一般观念”为引导发现规律、获得猜想,并通过数学的推理、论证证明结论(定理、性质等)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要注重利用数学要领原理分析问题,体现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挖掘信息等,提升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要以“事实——概念——性质(关系)——结构(联系)——应用”为明线,以“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学科本质观”为暗线,“渗透——明确——应用”的有序进程。推理是数学的“命根子”,运算是数学的“童子功”。推理和运算是数学的两个车轮子。数学育人的基本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而训练的基本手段是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要在推理的严谨性和简洁性、运算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上有要求。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科学精神得到培养。教好数学就是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使学生在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与发现,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解数学,就是要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别是对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有深入理解,要对一些具有统摄性的“一般观念”有深入理解并能自觉应用。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规律,把握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教学,就是要把握教学的基本规律,按教学规律办事。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关键词是:情境——问题——活动——结果。教学情境包括:生活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问题必须满足标准:反映内容的本质,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有可发展性,使学生能从模仿过渡到自主提问,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理解技术,就是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技术帮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把抽象内容可视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繁杂但没有数学思维含金量的事情让信息技术帮忙做等。
前一篇:惊讶的奶茶
后一篇: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