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课题《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研究》中期报告

(2013-12-21 20:39:48)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撰写时间:2013.12.12

 

立项号

XKT2013872

课题名称

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负责人

陈圣东

参与人员

 杜娟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教材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教师如何对班级好中差三类不同群体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什么样的课前预习最有效?等等,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初中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探索出一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课题研究时间已经过半,我谨将自己的研究情况作以汇报,不到之处请专家指正。

1、20136月到8月成立了课题组,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进行课题论证,撰写报告,同时进行了课题申报工作。针对我校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现状,选定七年级为研究实验班级。同时我和杜娟老师通过培训和自己的学习学习一些好的学习理论和知识构建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2、20139月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大量的听课,并针对实验班级,进行了调查问卷,针对现在数学课前预习现状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本次问卷调查发放40份问卷表收回40份,结果显示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有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

3、20139月到10月完成现状调查与分析,利用访谈调查法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不喜欢课前预习的主要因素,寻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规律,提出培养学习兴趣和上课的积极好动的有效途径,针对现状我们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进行反思。其次,针对调查现状,有针对性的对八年级召开了中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数学课前预习的一般方法、课前预习动员大会等。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同时,我通过学习,撰写《研究性课堂的价值定位及其现状分析》论文,对当前研究型课堂进行了研究。希望能通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推进研究性的高效课堂生成,探究出适合我校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

4、201311月主要通过先前的学习和理论积累,着手研究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宁陕县作为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不足。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我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在作业布置上,我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作业,但是会相应给学生留下时间去完成预习任务。

 (3)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我分两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① 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② 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③ 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④ 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⑤ 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4)指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七步进行:

① 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② 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③ 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

④ 学会思考,勤于质疑。

⑤ 博采众长。

⑥ 择优而记。

⑦ 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

5)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6)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7)精心设计课堂,针对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探究性教学,主要运用学生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和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每节课前针对学生的预习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课前预习问题、习题来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并对学生课前预习中的困惑进一步解答。通过谈心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困难:

1.由于我班学生基础偏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能很好完成。而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课前预习未能发挥很好地效果。

2.一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完成课前预习,通常他们比较贪玩,对于预习也只是流于形式。

3.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掌握预习的方法,一些学生想当然的认为预习就是将课本走马观花的浏览一遍,因而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和重难点。

4.学生依赖想较强,对于布置的预习作业和思考问题,部分学生直接抄袭他人的。

解决思路:

    1 .对于预习作业的布置,老师应该多斟酌,以简单的练习思考题为主,预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养成提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练习设计简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较容易的解决问题,利于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爱上数学。这对以后的继续学习有很大好处。

    2.老师在一开始从思想上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进行培养,由于孩子都有惰性,因此老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利用自习课给学生留时间完成课前预习。

    3.预习方法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布置预习作业,相信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4.明确奖惩制度,对于效果好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而对于预习状态不好的学生进行思想态度教育,适当惩戒。

   

    

 

能否按期结题

 

 

 

 

可以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