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2013-12-11 16:20:39)
分类: 课题研究

 

 

立项号

 

XKT2013872

课题名称

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负责人

陈圣东

所在单位

陕西省宁陕县蒲河九年制学校

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1550369485

课题组参与成员

杜娟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中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对中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如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的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素质教育成为这个时代教育的主旋律,高效课堂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春风下应运而生,怎样在一节课堂上达到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更多的知识学习与构建是当今教育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笔者认为要达到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因而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参差不齐,学生预习习惯较差。在宁陕县通力探究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大环境下,我对中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进行研究,试图做到以下几点:①探索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一般模式;②探索如何通过课前预习促进中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前预习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针对不同学习材料或课型提出不同的课前预习要求,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前预习可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前进行思考,甚至收集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课前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本文所讲的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教学新课之前,预先了解学习内容。摸清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疑难问题,这样就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抓紧时间及时弥补,听课起来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解和思考重点问题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中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 的培养进行探究,通过对我班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课前预习现状,在研究过程中有本人对中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认为从以下几个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我分两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1)介绍预习方法。

2)指导预习方法

4.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预习习惯;方法指导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内容

 1.中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意义;     

 2.中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中学生数学学习课前预习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兴趣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研究课题前期论证(20137月——20128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   

2)课题组成员学习;   

3)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课题申报书   

4)制订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20139月——20141月)   

1)进行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调查分析;   

2)围绕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定期进行研讨、课堂观摩等活动;   

3)撰写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论文; 

4)积累研究资料   

3.总结阶段(20142月——20143月)   

1)完成中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现状及其原因的调查分析报告;   

2)构建有效的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探究。

3)撰写有关培养中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   

4)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人员分工

陈圣东:主要负责以八年级为研究主体,以教学实践为主要方法研究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杜娟: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再次讨论,准备研究所需资料和校本研讨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形成关于中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与过程探究的论文。阐述对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一些方法步骤。

2.随笔:记录在本课题的探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理论依据和心得体会,为后面的继续研究和教育教学作参考。

3.设计:附本研究过程中的问卷调查表以及具体分析统计表,反映目前我校八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现状和习惯培养后的具体情况反馈。

4.课件: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相适应的研究性课件以及探究性教具。

5.叙事:在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典型教育叙事,为后面作参考。

6. 教育案例: 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典型教育案例,为后面作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