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
规则其实挺简单,盘起一条腿,用双手抓住脚脖子,跳着前进。用膝盖和他人相互碰撞,谁先双脚着地或倒在地上就算输了。一天玩下来,感觉膝盖和大腿疼的要命。当然,第二天还是要接着上场玩。还可以多人分组混战,场面真的很壮观!

放风筝
找几根竹木条削好,糊上纸,找来妈妈缝衣服的一卷线,粘上两根飘带,手工作坊出来的风筝就做好了。放风筝一直到现在都还很受欢迎,现在的造型更加多样,做工也格外精美。现在想想,好像我们小时候做的风筝必须要不停的跑才能飞起来。

皮管水枪
把橡皮管一头扎牢,另外一头灌满水,碰到女同学一放手,水就全洒到女生身上,恶作剧的心态得到极大满足。

滚铁环
出门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铁环,边走边滚起来......。水平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边跑边滚铁环,这时候小铁环滚起来声音还是蛮好听的。有时我们几个小朋友拿出自己做的铁环,大家一起比比,看谁跑的快、看谁铁环转的快,童年的乐趣就在其中。

过家家
几个男男女女的小孩子,按照他们脑子里向往的家庭生活,模范父母的行为,大家忙碌起来。有当“爸爸”的,有当“妈妈”的,有当“姐姐”、“哥哥”的,真像那么回事。现在出生的孩子,也一样喜欢这类游戏,我记得儿子小时候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过。

回旋标
这个回旋标,小时候也做过、玩过,但不是童年游戏的主流,就像流星一样。

捉迷藏
记得在小学时,体育课老师偶尔会组织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红领巾把眼睛蒙上,听音找人。对孩子也算是另外的一种技能训练吧。在家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时,床底下、衣柜里、门背后等等,都是孩子们躲藏的地方。儿子小时候就常拉着我和老婆陪他玩这个游戏。

转笔
这个玩具小时候也自己动手做过,反正手头能利用上的器材和文具,都被我们用上了。也算是智力开发吧!

踢毽子
那时我的踢毽子水平在班里、年级里、同龄人中可是数一数二的,钉桩不挪脚步,可以连踢200多个,各式花样也是很多。棋逢对手没有,要比的时候,我就常常一对二的踢,胜者依然是我。照片中的男孩子,仿佛就是我童年的影子!
“踢毽子”或“打毽儿”,它可是女孩子们的绝活,男生只能望而却步。毽子有几种做法,有的是用一块棉布、一枚方孔铜钱、几根花公鸡的羽毛做成的毽子,如今已极难见到了。毽子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用一大团白纸,剪成5毫米宽、每根约20厘米长,中间用线捆扎而成的一个蓬松的纸花球,然后反复踢打。


集糖纸
把糖吃干净,把玻璃糖纸洗干净,摊平晾干,然后再夹在书本里。晚上把屋里的灯关掉,用各种各样的糖纸蒙在手电筒上,将影子投到墙上,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收集一套孙悟空糖纸,将孙悟空的不同造型投到墙壁上,就像以前在农村放电影的场景,感觉很美妙。
后来收集的糖纸多了,邻居、俺家就用玻璃糖纸做家里的门帘珠子,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跳山羊、跳木马
跳山羊有点像跳鞍马,跑动时要缓慢启动,然后突然加速,在跳上的时候双手扶着“山羊”的背,用力起跳,倘若跳不过去,就得自己做“山羊”了,别人来跳。等全部人跳过去之后,“山羊”就会把背提高一点,直到有人跳不过去为止。

金龟子
金龟子就像个穿着盔甲的大将军,身上有一层硬硬的壳,金光发亮。不过要捉它并不是件难事,它喜欢趴在榆钱树上一动不动。抓一只回家,用妈妈的缝衣服线,从它头部的盔甲缝隙穿过,然后孩子抓住线的另外一头,金龟子就开始到处飞....。或吧金龟子绑在火柴盒上,由金龟子拖着到处飞,看看它的力气有多大。金龟子飞累了,给它吃上一片西瓜皮后,接着让它飞。

抛石子
5个石子撒在地上,按照游戏规则,一个一个抛向天空,在这个石子落下的空隙,迅速抓起地上的某个或几个石子,然后在石子落地前用手接住。从1个、2个、3个、4个石子开始逐个抓起,还有跳过中间石子,将两头的石子同时抓起,游戏的难度逐渐增加,最终决出胜负。那是从课桌上、地上,到时都是我们游戏的场地,常常把手指头的皮磨出血来,乐趣就在于胜利的喜悦。
老鹰抓小鸡
这是几代人童年的经典游戏,老鹰一般由男老师扮演,女老师扮演保护小鸡仔的母鸡,小朋友们抓着前面的衣服角扮演小鸡。如果“老鹰”抓住了某个小朋友的衣服,就相当于抓住了这只“小鸡”。
玩魔方
小时候对那些玩魔方的高手佩服的五体投地,刚开始能完成一面同一花色的伙伴就羡慕的不得了,后来发现还有能玩出六面的伙伴,于是整天缠着学点魔方技巧。等自己修炼成仙后,炫耀本事的就是俺们了。
【未完待续,另有15个童年趣味游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