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扔沙包
扔沙包:两人分站在两头,其余的人在场子中间来回跑动,躲避两头抛来的沙包,如被沙包打中的人下场,替换站在两头的人去扔沙包。这个游戏项目在冬天的课间玩的小朋友不少,可以锻炼身体,抵御寒冷。

扇画片
小时候这种小画片常常收集一大摞,画片上各种人物都有,最常见的就是《西游记》、《水浒》、《隋唐演义》的人物,后来才出现卡通人物的画像。用剪刀将小画片从买来的大画片纸上小心翼翼的剪下来,然后放在桌上或地上和伙伴们拍着玩。画片人物级别高的小朋友先拍,拍翻了的画片归自己得,剩下的地上画片由下一个小朋友拍,直至最终全部翻拍完。


摔炮
摔炮因为它的危险性,家长都不允许孩子们玩,在家长的眼里“安全第一”。小时候,我们玩“砸泡”比较多。

挑冰棒棍
这是个挑战耐心的游戏。先把收集起来的冰棒棍一把抓起来,然后张开手让它们自由散开倒在地上成一堆。接下来拿出一根,小心翼翼的将其他的冰棒棍一根一根的挑出来,并不能让旁边的冰棒棍跟着动,否则就是失败,换其他人玩,最后直到将全部的冰棒棍挑出来结束。直到现在,还偶尔想起这个有趣的游戏,那么的令人怀念。

跳大绳
这是一个集体、个人相互配合的游戏,对个人的跳大绳技巧、灵活性、节奏感要求比较高。10多个人一个一个的钻进大绳内,并跟着节奏跳动,但只要有1个人不合拍,脚被绳子打住,就会影响到整个集体失败。当最后一、两个人要挤进大绳的时候,是最讲究技巧和配合的,往往高水平的跳大绳高手被安排在最后。

跳皮筋
这个游戏基本上是女孩子的专利了,很佩服女孩子的灵活性和技巧。无论皮筋升到多高,哪怕是踮起脚,手指伸向最高,女孩子把皮筋往下一拉,利用皮筋上下弹掉的最低位置瞬间,一脚上去就能勾到,不得不佩服她们的柔韧性和敏捷性。


贴画
买来的贴画到处贴,桌上、凳子上、书包上,甚至还贴在家里的碗上,各种可爱的图画是小朋友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把家长给的零食钱省下来买贴画是常见的事,校门口的老太太们最喜欢这帮孩子了。

铁轮滑板
这样的铁轮滑板,都是家长们自己动手做的,找块木板,底下安上四个铁轮子,找个下坡的地儿,就顺着溜下去。玩过这个铁轮滑板的小朋友可不多,不是家家都有这个条件能做的,因为在市面上也买不到。

抽陀螺
抽陀螺是最常见的一种玩具,大部分是在街上买来的,也有自己做的,底部有一颗小钢珠。这样的陀螺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玩的时候先用木棍上的绳子缠在陀螺上,然后猛一拉,扔在地上。陀螺就在地上转起来,然后要不停的用绳子抽打它,一直不停的转下去......

玩具火枪
这种枪是用自行车链条做的,将火柴头做成枪的弹药,塞进链条的洞里面。一扣扳机,火力还是挺猛的,绝对不能对着人开枪。


万花筒
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变化莫测的图形,单眼瞄准万花筒,手里慢慢旋转,形状各异的图形就出来的,很神奇。能有万花筒的同学很少,当时我们对这个别同学羡慕的很,是否能看万花筒还要看这位同学的心情呢。

看小人书
这一堆小人书,唤起儿时的回忆。在县城的街道边,木板书架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人书,交上1分钱或2分钱,搬个小板凳,津津有味的翻看着小人书,往往都舍不得走。父亲那时很开明,只要我愿意,常常能随我的心意多看几本。

折纸飞机
到底是先有飞机,还是先有纸飞机,我们不去考究这事。不过这纸飞机却是童年不可缺少的经典玩具。知道现在,它依然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儿子在学龄前也玩过他父辈们玩过的纸飞机游戏。

纸风车
几张纸,折好形状,用剪刀小心的剪成规定形状,用钉子将风车的一部分叶片钉在木杆上,留出风车旋转的空间。举起风车,迎风而动,风车渐渐旋转起来。小跑起来,风车转动的更快,常常和小伙伴一起,举着风车一路狂奔!
小竹人
我已不记得儿时的小竹人是谁给我做的,竹人做的非常可爱、形象。常常在课间将小竹人从书包里拿出,摆在课桌上,牵着小竹人的线引到桌面下,两手来回交叉用力扯着,嘴里还配着哼哼哈哈的武打效果。有时还与同桌同学的小竹人进行对攻,看看到底是谁的更强。小竹人的乐趣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童年的趣味游戏,连载完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