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何均《花朵在时空之外芬芳》(组诗选五)
花朵在时空之外芬芳(组诗选五)
..
何均/诗
.
《夜之歌》
.
又是夜晚。你嫣然一笑
篱笆紧闭的柴扉已萌出新芽
一片寂静,一片波澜
.
明月浮出心灵,照彻深渊
我在你的旷野看见柴扉虚掩
寒夜漫漫,夜鸟飞掠
.
我握住一片树叶一把月光
带你上路。沉默不语
野花芬芳扑鼻。我没有采摘
为你编织最美的花环
在路的尽头,月亮消失
我送你一片树叶
.
那片树叶已成为森林
我还无枝可栖。秘密开满花朵
月光照耀深渊和你的倩影
.
《梦一样》
.
我身边走过那么多人
匆匆又忙忙,梦一样停不住脚步
我来不及观赏,已走过一群老人
梦一样看不清面目
一群少女花朵一样,我来不及欣赏
花儿已凋谢,还有芳香
在旅途的水上荡漾。一群孩子欢歌
笑语,做着游戏,我仔细观赏时
却是一群老人
走过身边,梦一样停不住脚步
.
《鸟或羽毛》
.
四周静如死寂。一道白光破窗而入
满室生辉。我惊恐如兔
声音到处碰壁,目光狐疑
这是蓄谋已久的恶梦
我终于等到这一时刻,审判结束
我释然委地的轻灵
有了飘与飞的灵性。这鸟或羽毛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一脸苍白。花朵在时空之外芬芳
.
《歌声或动听的声音》
.
歌声或动听的声音来自天空
温柔的心翠绿、暖和与沉醉
我不知道是谁在歌唱,为谁歌唱
这样寒冷彻骨的夜晚
孤星、月牙和旅人跟我一样会听到
夜色笼罩四野,树木傲视天空
邻居的电视声很响
与我无关。我欣慰这样的夜晚
还有歌声或动听的声音温暖人心
我无语面对虚空
老鼠在屋顶彻夜不眠,应节而舞
.
《最后一盏马灯》
.
我到城里探亲访友发现
寒暄是多余的,仰望天空是多余的
心灵断了流
.
一个流浪歌手在街边自弹沧桑
自唱岁月的沉重
火焰点亮城市最后一盏马灯
.
我回去与孩子为伍
守住火种,燎原荒芜与空旷
夹缝地带:步履蹒跚,野花芳香
.
(选自《芙蓉锦江》2016年9月总第17期暨《芙蓉锦江•百芳林》合刊第2期《十家诗人作品展•四川诗人卷》)
【作者简介】
何均,原名何军。1965年生。现居四川绵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有长诗《神明之光》《水仙花开了》《如果必然》《年轮》。著有诗集《明镜集》《清晨,我遭遇必然的蝴蝶》,小说集《伍镇》,散文集《真意》,《何均作品选》。曾获海外诗人彭邦桢诗歌创作奖。
【品鉴】
何均组诗《花朵在时空之外芬芳》,主要采用自语与对话两种方式,为自己心灵立传,一路走来,一路歌吟,一路记载。他为爱情而歌:“我握住一片树叶一把月光/带你上路”(《夜之歌》);他为母爱而歌:“母亲无心飘起炊烟/煮一锅饭,母亲也食之无味/母亲吃的是牵挂”(《儿子与母亲》);他为生灵而歌:“如果七月燠热的季节没有歌声/天空、大地和森林就一片死寂”(《蝉》);尤其是,他为生命之轻而歌,为自己的空灵世界而歌。相对于他的写实篇章《新春哀歌》,他的空灵世界貌似无中生有,因为前者抒情基于有理有据,实话实说,而后者叙说却变幻莫测,宛若空穴来风。而这,正是阅读何均诗歌的关键所在:他将自己的诗歌意境建立在稍纵即逝的通感之上,那些观感、听觉、触觉、嗅觉、梦幻与想象,现于瞬间也归于瞬间,凭了诗人灵敏的直觉与精细的感知,他将这些“空空如也”的材料及时捕捉到诗里,化刹那为永恒,定格在他的诗歌文本中:像《梦一样》“我身边走过那么多人/匆匆又忙忙,梦一样停不住脚步/我来不及观赏,已走过一群老人/梦一样看不清面目”,像《鸟或羽毛》“我释然委地的轻灵/有了飘与飞的灵性”,“一脸苍白。花朵在时空之外芬芳”,像《歌声或动听的声音》“我无语面对虚空”,像《最后一盏马灯》“寒暄是多余的,仰望天空是多余的/心灵断了流”,这样的情节,这样的抒写,这样的对话与聆听、怀想与独白,构成他抒情方面的表达自如与记述自在。就意象而言,他是凭空而生,就境界而言,他是依灵而存。他的空灵世界,他做主,因为,他拥有那些独立的诗语,能够对这些空灵进行奇妙的速写与词句的锁定。
(杨然)
诗人何均(图片选自《芙蓉锦江》2021年总第21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