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然:品读洛夫《家书》

(2008-11-12 16:56:53)
标签:

文化

 洞庭湖的鲫鱼正肥时

    据说你们仍是素食主义者

    难怪信里的字

    都一一瘦成了长仿宋

    据说四弟仍  旅山东

    仍排队买一棵霜后的白菜

    据说大哥的旧棉袍用冰制成

    冬至以前就开始以火去烤

    化水的过程是多么长呵

    其余的日子

    都花在拧干上

    而妈妈那张含泪的照片

    拧了三十年

    仍是湿的

 

    (选自台湾《现代诗导读》)

 

『赏析』诗语平淡,诗意却惊人,当时,在互不通邮的海峡两岸,家书抵万金。洛夫的家书却充满饥寒。首先是心寒。“鲫鱼正肥”时,亲人们却“仍是素食主义者”,这并非只是写大陆亲人的物质生活的贫困,更有“你们太落后了”的潜在含意。一句“仍是素食主义者”,“素食”为物质,“主义”为精神,绝非赞美。《家书》要突出的,也正是大陆的落后与饥寒。三十年的音讯,好不容易收到的家书,却字瘦,衣旧,母亲在哭。“化水的过程是多么长呵”一句,承前启后。前有“仍是”、“仍  旅”、“仍排队”三个“仍”,都含“过程是多么长”的意思。而结尾那句“仍是湿的”,过程就更长了,“拧了三十年”!全诗用的是冷语冷调,写的却是人间亲情,能不心寒吗?仿佛诗人漠然,其实是时代不公,诗人只好冷笔写冷诗了。常见的思念、怀乡、渴望团聚等情调一概不写,紧紧围绕落后漫长过程来写“字”、“衣”、“照片”,终究是在写人。人的亲情至爱,全在诗外。(杨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