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后的胡诌
(2024-05-18 10:35:08)2024年5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指示: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做产业投资的引领者、持续回报的投资者。
思考后的胡诌
新政所谓大力提倡上下游公司,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在实际上能够取得成功的案例为数不会多的,甚至可以说将会很少。
首先,通过多年的上市,以及近几年IPO的大扩容,真正质地好的公司已经上市融资成功。剩下的质地好的公司也在单独努力争取上市,自己条件良好,怎么会去和其他公司合并一起而上市,甘居他人篱下?做一个小三?
真正同业的上、下游企业,符合合併条件者,那还得看双方的合作意愿如何?谁来当老大,谁来当配角?上游当头,下游当尾,下游愿意吗?反之亦然,将心比心,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牛尾?
最终能够上下游真正重组合并者,只能是大型国企集团,他们手下握有几家上市公司,其中有的公司业务甚差的,被集团注入同业务上游资产(或者下游资产)。如果是两家民营企业,虽然上下游可以互补,那还是难以撮合到一起的,凭什么把生杀之权交给他人掌管?
剩下的只有是濒于倒闭的"壳"公司了,它们才能无奈的选择屈居人下,这又涉及到"借壳上市"了?
说白了,新村长就是希望尚待上市的优质企业,寻找到"同行业"的已上市的"売"公司。既解决了一涌而上的上市排队,又解决了"売"公司不想退市的难题。但是冷静想一想,在现实中,像这样"上下游同行业"的对对配,在实践操作中又能寻找到几对,如此巧合的相遇呢?
"借壳上市",如果一定要仅限于同行业的上、下游企业,成功者只能是少数,倘若不信,咱们就拭目以待吧。更多的是需要"跨界重组",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他们本来都是新生事物,走在时代的前面
,哪里又可以寻找到恰当的、同行业上下游的老旧的新质生产力公司,坐以待你呢?为什么新村长非要对"跨界"那么反感呢?
旁观者清。政策如果不放宽松一点,实践将证明又是水中捞月。个人认为,真正的实质性的重组,对于"新质生产力"企业,允许他们"跨界重组"一下不是不可以的。完全可以实行"一案一策",进行窗口指导。你们监管层多花费一些精力,多跑跑现场,检查监督勤快一点,辛苦一点,真正做到严格把关,严防虚假借壳炒作,不就可以了吗?
人微言轻,以上只当是胡说八道而已吧!
后一篇:母亲大人永远活在儿孙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