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股市好似战场
(2024-03-21 09:20:57)
46.股市好似战场
有一次我翻阅深圳《证券时报》时无意中看见了一篇文章,上面描述一只即将上市的新股“深华新”公司如何如何的好,说得天花乱坠,巧舌如簧,让大家无形中受到渲染。我顿时为之心动,就找到三峡证券(后并入华泰证券)的一位领导,开口要求借钱透支,用营业部的钱来购买这只股票,好比是借鸡生蛋。在那年月里证券业界不太规范,股民可以悄悄地借钱透支,而对方图赚一个高利息,也可以增加营业部的交易数量。一旦亏损由我自己认赔,他们可以进行平仓处理。
一时间头脑发热,在深华新(000010)上市刚开盘不久,我不假思索,透支买进了许多数量,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样的“好股”应该多多益善,对它寄于了美好的憧憬。不料情况出乎自己的意料,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第二天深华新就无缘无故地开始往下跌,由12元跌至11元,第三天继续下跌,一口气地不回头,让人跌破眼镜。而我的脑筋一时转不过弯来,舍不得平仓,总在幻想着它能够再涨回去,因此错过了卖出止损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它会跌?因为熊市已经开始来临。熊市一来所有的股票都往下跌,股票之间相互有一个比价效应,质地甚好的股票都在无情地往下跌,其它股票自然就会跟风下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眼看着大盘指数不停歇地大幅下挫,深华新越跌越狠,我被牢牢地套死,完全不能翻身,最后每股仅仅只剩下可怜巴巴的六元了。营业部开始发慌了,非要给我平仓不可,我求爹爹告奶奶地说尽好话,实事求是地分析说:“平仓了你们的钱也拿不回来,利息没有了,损人不利己呀。”
他们也实在下不了手。由于上边明文规定不准透支,他们本来就是违规悄悄进行透支的,万一我这边出了什么问题,对他们同样也不利。据说曾有一位股民到法院告他们证券营业部,是为了其它的事情,已经让这所营业部背上了不好的名声。此时他们也希望大事化小,息事宁人,因而暂时按捺下来,没有下恶手强行平仓。
经过漫长的低潮时期以后,牛市渐渐来临,此时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的政策措施,带来股市逆转。深华新开始沿着45度角的图形一天涨一点,不慌不忙地,慢悠悠地涨。主力采取的是一种“滚动式”的操作方法,6元、6.5元、7元、7.5元……那种走势看得真让人急死了,我的心情好似度日如年,不是滋味。当它终于崴到10元左右时,营业部没有通知我,自作主张地把股票全部给抛了出去。
后来深华新最终涨至15元,到此刻方才盖棺论定,计算下来我损失不少。我心理上自然不平衡,气冲冲找到他们领导告状:“你们为什么不经我同意,擅自在10元时全部卖掉呢?”记得当时争执不小。最后主动权还是在他们手中,胳膊拧不过大腿,当然我也犯不着去法院动真格地告他们。
在这当中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亏损得太厉害,为了赶本,我不愿善罢甘休,于是去找一位朋友老韦借下一笔钱,并且写了一张借条。可是熊市一时间未能转好,继续跌得一塌糊涂,老韦打电话来紧紧地催我卖出股票。我无可奈何地回答道:“跌得这么厉害,从天上跌到地下来了,怎么卖得出手呢?”没料到老韦却形象地说:“到了地下?下面还会有地洞,地道,再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它还会下的!”
话虽然说得幽默,挖神,理却是那个理。那时人们失去了理智,疯狂地抛售,一边倒,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仿佛任何时间卖出去都是对的。我稍微等待了一阵时间,价格回升一点就咬咬牙,不惜亏损累累,狠心抛掉了相关的股票,东拼西凑地总算把钱还清。这就是我又借证券营业部的钱,又借朋友的钱,买回来一个终生难忘教训的经过。“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时太急于赚本,往往会给自己大幅“减分”,效与愿违。
记得后来《证券时报》又发表一篇文章介绍说,当初深华新公司由于押土地,政府动员村民买股票(一元钱一股的原始股),老百姓不了解股票,没人愿意将活钱去买一张表格。一位村干部因为是共产党员,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为了“爱国”把大家不要的股份全部认购下来。没有想到后来股票可以上市,他在开盘时12元全部抛掉,净赚了大几百万。我一看心里一惊,“我可是12元的价格接下来的哟!”
话又说回来,刚进股市的新股民开始亏点钱也是正常的,花些学费买点教训是值得的。如果一进证券市场就顺风顺水,得心应手,就容易趾高气扬,忘乎所以,一意孤行,最后套得你血本无归,摔它一个大跤。这种事情常见于报章,有的人一下子赚上几百万,后来又亏得一塌糊涂。
在过往的岁月中我曾经买过不少大牛股。如果买后耐心捂着,不去天天短线炒作,真正进行长线投资,就有可能获得很高的回报。有一年,深圳的“深中集”(搞集装箱的公司)上市时,我于12元买进来,后来一震荡我惊慌失措,坚守不住,12.8元就把它抛掉了。卖出后的钱又去买别的股,别的股反而亏得一塌糊涂。而深中集经营的集装箱业务,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海运事业飞速发展而高速度的成长,供不应求,所以它的股票收益很高。再加上盘子很小,反复进行送股、配股、填权,不断地股本扩张,而且公司实际业绩也能跟得上来,所以深中集最高时的累计利润,竟然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如果我买进深中集后放上一些年不去折腾,利润就是几何级数的增长,当时的十万元后来就有可能达到数百万元,可惜到手的利润跑掉了,善始却没有善终。股民们应该做一位投资家,学习巴菲特那样长期持股,切勿朝三暮四。但,前提一定是要选准真正的好股票,火眼金睛,去伪存真,选择成长性很强的公司,看准它从事的行道与业务,确保未来确实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与壮大。
再例如“四川长虹”推出十送六的方案时,我带病和儿子一起来到营业部,我让儿子操作。当天它在高于头一天价格一元的位置上开盘,我就是舍不得那一元钱没有买进来。长虹执行十送六股之后,20元的股票除权价格相当于12-13元,然后一口气涨至50-60元,硬是翻了五倍。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与大牛股擦肩而过,就是因为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结果。
我对孩子们反复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要是确实有道理看好一只股票,就不要在乎贵几毛钱或一元钱,因为从长远来看它成长性好,业绩好,将来终究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途,现在任何价格买进去都是正确的。”
为此我打比方说:如果甲12元买进,乙13元买进,而甲48元卖出,乙却54元卖出,也就是说乙不会买但却会卖,实际上乙赚得比甲多。把握宏观大局看问题,买时高一点不要紧,只要这只股票真正好,卖时低一点也没关系,只当是少赚一点的。在我一生的投资生涯中,遇见上述类似长虹例子的情况数不胜数,失去了许多可以分得一杯羹的良机。
上面记述的仅仅只是失败的案例,也有做得比较成功的时候,那就是我曾有几次抓准了阶段性的“龙头股”。每遇一波牛市来临之际,市场上总会有一只领头的龙头股。正如古话所说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先知先觉的市场大主力,总是启动龙头股,炒作龙头股,来调动和集聚大盘的人气。而在一波行情中,往往龙头股的号召力最强,涨幅最大,当年炒作新上海概念时段的“东方明珠”,炒作高科技概念时段的“清华同方”等,就是典型的案例。
“东方明珠”是在14多元价格启动的,15元时我已经冲杀进去。接受过去的教训,不再轻易卖出龙头股票。我强忍着不上证券营业部,天天跑来跑去累死人的,反而不挣钱。我内心暗暗提醒自己:“要捂住,不要小眉小眼只看一点点差价。”东方明珠奇货可居,果然不负众望,一路上涨到30多元,我收获了一倍多的利润,把前面几只股票亏损的资金全部弥补了回来。
在接下来的一次行情我看中了龙头“清华同方”。清华大学的名气响当当的,在科技界具有不可代替的号召力,新上市时我就特别看好它。新股往往开始有一个收集筹码的过程,再往后就是向下打压和洗盘的阶段。开盘第一天我在28元时果断介入,几乎接近当天的最低价格,我买进后不一会儿就被拉至33元,一下子就涨了几块钱,心里蛮高兴的,还等着它第二天继续涨哩!哪想到第二天庄家就开始无情的洗盘,从33元的高点一口气洗至18元,跌得面目皆非。面对15元的落差我承受着多么巨大的压力啊,心中那股难受的滋味不可言表,早期的中国证券市场一向就是这样大起大落的。
套住了怎么办呢?好在我曾有几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增强,没有理睬主力的狡猾手法。这个庄家真是凶悍,它是开盘第一天进去的,吃了不少筹码,洗盘至18元时逢低又补仓一部分,然后就开始猛然往上拉升。眼看着价格回到了28元附近,自己已经解套,觉得不再亏损了,我就慌慌忙忙地夺命而跑。许多股民也持有同样的心态,沉不住气,都想趁着不亏时赶快卖出了结。
哪想到解套还没过几天,清华同方就一路上涨,凭借着头顶清华大学的绚丽光环,给人无限遐想,勇往直前,肆无忌惮,最终发飙似地狂涨到100元左右,让大家目瞪口呆,追悔莫及。就这样,我为了保本而失掉了将近四倍的利润。但实事求是地说,有多少股民能够在低位买进,而敢于一直坚持到最后的100元呢?谁又能够未卜先知呢?绝大多数人在上升途中,早早地就被震仓洗盘出去了。
证券市场有一句看似简单的老话,那就是:“买股要敢于买刚启动时的龙头。”一旦买进后就别理睬它,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不看不问不卖,长期捂住,耐得住寂寞,伴随着公司一路成长、发展与壮大。一直等到公司成长期的巅峰阶段到来,有迹象提示行业本身可能要掉头走下坡路时,此刻再抛出去也不为迟,这就是我多年来投资经历的重要体会之一。
当然,不言而喻的是:越是龙头股票,主力建仓以后的洗盘越是厉害;越是震撼人心的题材,越会出现惊心动魄的震荡。这对自己也是一种痛苦的磨砺,需要平心静气地直面这个凶残的过程。
前一篇:43.邂逅武商原始股
后一篇:47.海南证券厅一声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