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代起,昆明北郊岗头村后的长虫山上,就有了三座寺庙,铁风庵、虚凝庵和朝阳庵,史称“岗头三庵”。如今,虚凝庵正在大规模重建,铁风庵在60年代为了国防需要,搬迁到现在冶炼厂后面的小水库旁,唯有朝阳庵还淹没在历史的万丈尘烟中。

(遥望蛇山顶,轻风无云,天蓝得出奇)
冬至节中午,在银河大道送走朋友之后,酒饮微薰,路过沙瘢坝营,突然决定上长虫山走走。一来看看风景散散心;二是想去看看前次没有机缘看到的“国太夫人石刻碑”。沿着虚凝庵的古道上山,已是冬至,层林尽染,风景如画。遥望山顶,没有云,风很轻,天蓝得出奇,路边的狗尾巴草在暖暖的冬日午后阳光里,闪着银光摇曳多姿,路上时不时遇到爬山归来的人。

(时值冬至,层林尽染)
一路走,一路都是风景。30分钟的路程,我整整走了两个小时候才爬到“国太夫人石刻碑”处。碑刻在山崖石壁上,高约四米,字迹已模糊,但依稀可辨,周围没有路,杂草齐肩。碑上直刻“明黔国太夫人陈氏尽节处
”11个大字,该碑右侧不远处还有一方刻碑,由于风化厉害,字迹已很难辨认。看完碑刻,我在碑刻方面路人放置的陶碗里倒满自己随身带来的矿泉水,就当是对国太夫人的祭奠,静静地坐了十来分钟后,由于我不想返回到山崖下的路上再上长虫山顶,就象猴子一样直接从碑刻旁边爬上山。

(冬日下后暖暖的阳光下摇曳多姿的狗尾巴草)
才到山崖上,就见人工建筑的残墙横在我的面前,残墙高约1。8米,长约6米,用不规则的石块和石灰浆垒成,十分坚固。残墙下随处可见青砖、陶片、瓷片、青瓦、琉璃瓦碎片。爬上残墙,荒草齐腰,左上侧还有两段保存完整的墙基,整个遗址由四个建筑群组成,在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60米的范围内依山呈菱形分布,座西朝东,面向朝阳,十分壮观,这无疑就是朝阳庵古遗址。

(“国太夫人石刻碑”,上面刻的是:“明黔国太夫人陈氏尽节处
”11个大字)
据康熙《大理府志》卷三《沿革》记:“天波急奔出城,士民拥太夫人陈氏至朝阳庵,夫人焦氏至金井庵,是夜自焚死。”《明末滇南纪略》《坚守楚雄》篇记天波“不暇顾其母、妻,致步行逃难,至蛇山之朝阳庵自焚雉经”。从1645年12月沙定洲占领昆明,导致陈太夫人夜自焚朝阳庵,到今天已经整整满365年,但历史毕竟是弹指一挥间,留下的仅仅是朝阳庵古遗址上那三寸黄土和一年一度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凄凄芳草。

(淹没在凄草荒烟中的遗址残墙)

(残墙上的石条和残砖)

(夕阳里抱着自己孩子的狒狒和远处的昆明西山睡美人)

(蛇山古道上正在赶路的骆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