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  《花城》

(2014-08-09 23:58:27)
标签:

娱乐

《成长》 <wbr> <wbr>《花城》

 

 

 □郭 梅
  本期经眼期刊:
  2014年第4期的 《花城》《中篇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
  2014年第7期的 《书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黄河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新周刊》总423期《城市画报》总329

  又到盛夏,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盛夏养生的内容,同时温情地疯转着一条关于如何保护烈日下的环卫工人的周到提示,近期期刊也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底层的人群。比如,《城市画报》发布中国普通青年生存现状,《新周刊》则以《空姐传》揭秘这一蓝天上的特殊人群:“这个行业最风光时,她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女,比明星更像明星;这个行业最低迷时,她们是飞得最高的蓝领女工,越飞越空。”
  虚构作品也关注底层。刘爱玲心怀悲悯,在短篇小说《一张单人床上的想象》(《花城》)中为读者展示生命中昏暗不堪的部分。故事围绕一个做护理的“老女”以及被照料的残疾人“我”之间的心理活动展开笔触——两个生活在底层的人,每天面对生与死的丑陋,生活在单人床上的“我”,只能够从“老女”身上汲取似母亲的温暖,然而这样卑微的想象有一天被意外曝光,“我”最后的尊严和生存意识也被剥夺了。杨小凡的短篇新作《桥墩儿》(《北京文学》)写一个农村老太婆在中秋节望眼欲穿盼子归来,而外出打工的儿子却迟迟未归。作品细节丰盈,文字生动,字里行间自始至终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凄美动人,将农村母亲倚门盼子的心境渲染得淋漓尽致,揭示出当代农民工艰难和卑微的生活现状,以及农村孤寡老人悲苦孤寂的人生。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同时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和《中篇小说选刊》选载,作家描画的是一幅令人拍案的京华浮世绘,文人、掮客、商贾、骗子,上演一出出的世间闹剧,从农村来到北京的陈金芳,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烙印。也许,在很多人的生命里,都曾有一个“陈金芳”。还有,陈仓的中篇《空麻雀》(《花城》))是一封留守子女留给下落不明的父亲的信,信里饱含了一个少女对父亲归来的渴盼和对父爱的渴望,而父亲飘摇的命运像无根种子随风飘荡在大城市的无根感也让留在老家的女儿焦灼不安。小说切中了时下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的现实处境,也展现了现实乡村留守儿童生存中的荒凉感——由于父母不在场,子女的梦也无所寄托。
葛水平的中篇新作《成长》(《花城》)则是一个有关新世纪进程的故事。它不同于传统的农民进城小说和打工文学,而是将城市变迁和主角曹丕的成长结合在一起。父亲曹大力曾将全部的期望都放在曹丕身上,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可儿子却厌恶读书,这让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在父亲的训斥中曹丕离家出走。三年后,曹丕在江湖艺人李明孩的帮助下变身为杂技团团长,荣归故里,可风光的表面之后却另藏玄机。作家文字中的乡土味道值得称道,显然,她对底层社会生活十分了解,作品在戏谑和严肃的路上徘徊——其中,曹丕这个人物名字,颇耐人寻味。
  夏夜漫漫,有的读者也许更愿意选择长篇小说。本期《长篇小说选刊》选载了宁肯的《三个三重奏》、程青的《天使》和钟平的《塬上》。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家的文学理念和在艺术手法上的探索,如宁肯从“注释”着手,试图把小说从内部突破,探索小说在形式上的可能性,为文本创新打开一个新的空间。
  喜欢散文随笔的读者,不妨拿起本期《黄河文学》。陈忠实的《告别白鸽》和《遇合燕子,还有麻雀》,洞察入微,元气充沛,天朗气清;而《陈应松》的《村庄是一蓬草》、郁笛的《皮恰克松地笔记》则绿意漫漶,而江少宾的《朱檐下》则表现“坚硬的城市粗暴地摁下他骄傲的头颅,无情地磨平他所有的棱角……”委屈、心酸、奔波,让人动容。苏晨的《临安陈家书铺》(《书城》)带我们回到南宋时期的杭州,城市里有一家书铺,当时有个叫叶绍翁的著名诗人在打算离开都城回老家之前,准备先将无法带走的藏书卖给陈家书铺。
  最后,隆重推荐帕蒂古丽的新作《被语言争夺的舌头》(《人民文学》)。这位嫁到江南二十载的维吾尔、回族混血女子,以其惊人的语言天赋和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书写着她对这个世界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可以参看的,是本期《中国作家》上亚楠的组诗《新疆记忆》。

 



《成长》 <wbr> <wbr>《花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盲人说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