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衣》赏析

(2016-05-05 10:24:30)
标签:

古诗

赏析

文化

教育

分类: 古诗赏评

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注释】袍:长衣,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披风。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王于兴师:君王要起兵。于,语助词。 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头平,矛头尖锐。 泽:内衣。 戟(jǐ几):具有月牙形锋刃的长兵器。 偕(xié斜)作:一起准备。 裳:下衣,这里指战裙。 甲兵:盔甲和兵器。偕行:一起出发。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表现了战士们团结勇敢的无畏精神。“岂曰无衣”,反问的句式,似乎是在责问,但更多的则是安慰。同袍、同泽、同赏,表现出战友们之间的友爱互助。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几个简单的动作,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战士们摩拳擦掌、挥刀舞枪的热烈画面。同仇、偕作、偕行,从鼓舞士气到共同准备,再到奔赴战场,层层递进。

    在《诗经》中,很多诗歌都采取像《无衣》这样叠沓的结构。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诗歌、音乐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为了应和乐舞回旋往复的音节,歌词便多采用相似结构的章节,同时,也是为了多人互相唱和,正好每人各唱一章。此外,《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有衬字,比如《芣苢》中的“薄言”、《无衣》中的“于”。一般来说,衬字并没有意义,只是为了与曼长的乐调合拍才特意加上的。还有章句的整齐,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格律”,如《诗经》多采用四言句。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应舞合乐以及便于群唱而发展起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芣苢》赏析
后一篇:《硕鼠》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