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人生
(2010-11-20 03:50:55)
标签:
朱衣点头小说原谅我不能娶你杂谈 |
分类: 杂谈 |
书如人生
文:朱衣点头
自前几天(11月15号)再次更新《原谅我不能娶你》,一直小心翼翼,除了发布新章节,没有多说一句话。
直到昨天才敢去看前段时间的评论。断层之后的续写并不容易,更需慎重。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11月11号我在博客发表一个小短篇《最后一次道别》。
不是我很想写短篇,而是我知道需要提前热下手。这跟其它任何行业一样,跟体育比赛一样,上场前需要热身。毕竟停了太久。
从11号热手写个短篇到15号更新,中间还是做了好几天的准备。说实话,更新时对自己身体没有太大把握。像姚明歇了一年伤愈复出,虽然他很想多些上场时间,虽然他希望能场场都打,可事实跟理想毕竟有出入,才打几场又伤停了。
幸好连续更新5天下来,知道身体差不多可以坚持下去,才敢另外写几句话,才敢去看前期朋友们的评论。(题外话:看到几个好朋友因为我被骂成托,心里真的很不舒服,同时也很感动,一年多时间这些朋友一直能理解与支持我。)
也许部分朋友说的对,我这人是性情中人,甚至有点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不在乎别人对我这个人下什么样的定义。
错也好,对也好,都不愿多解释。我只想做自己的事,我只想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与生存方式。毕竟没有任何人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无论是思维方式,是生存态度,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还是身体状况,绝对没有人能比我自己更清楚。
但有一点我知道,那就是我决定要做一件事,就会努力去把它做好,就算不能做得完美,也肯定会做完整。
休息的时候,又从头到尾仔细看了本书,站着一个读者的角度去阅读。毕竟是自己的书,不想多做评价。
不过收获肯定是有的,起码我找到了“张阿姨”这个人。
应该有读者记得,我曾经在博客发了一个寻找书中人物的帖子。因为我有习惯,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哪怕仅仅只出现一次,我都会记录在人物表上,后面加上注释。偏偏这个张阿姨,当时忘了在后面加注释。
其实当时我就猜测可能是苏怡文家的保姆,但没有找到实际段落,是不敢下定义。在博客发完帖子,读者也都说没有这个人物,加上自己没那么多时间仔细找,此事就作罢了,也在人物表中删除了这个人物,心想可能是自己出了错。
但心里始终有个节,知道自己不会平白无故的在人物表中加这个人。这次有空闲时间阅读一遍时,终于让我找到了。
到目前为止,仅仅出现过一次,还是苏怡文妈妈口中所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第四十二章,吴青玉对苏怡文说,怎么吃饭都不下来?我让张阿姨再给你做点吃的。
我是个较真的人,找到这个人后兴奋了很久。
看过最新章节的读者应该知道,苏怡文家在书中慢慢多了描述内容,如果没找到这个人,以后可能就会把她家保姆写成李阿姨、刘阿姨。对于我来说,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错误。
很多人会说,网络小说,洋洋洒洒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何必在某些小细节上较真。但我会,虽然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错误,但我还是希望尽量别出现错误。
写《离婚》那本书时,就出现过一次严重的硬伤。由于没有育儿经验,居然让刚生完孩子十几天的陈颖,就带着孩子去了另外城市。
这个硬伤直到现在还常常想起,也随时给自己一个警惕。幸好实体书出版时,我做了些修改,避免了这个硬伤。
说这些,只是想表明一点,书如人生。人生不能错,书也不能错。我没想过让我的书成为说教题材,但我希望我的书能尽量接近现实点,尽量让读者阅读后有那么一点点感悟与收获。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写书一直比别人慢,我要仔细推算情节发展与时间发展的吻合,在情节构思、在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上,我要思考它到底符不符合常理。有时还会反复推敲,明明构思好的情节却不敢动笔。
有过写作经验的人应该很清楚,这些才是最耗精力的事。所以我说过,写作除了能力,更需要一个好身体。没有好身体,根本耗不起这些精力。
最后还是交代一下更新情况。在目前的身体状态下,可能我无法保证每天更新,我只能保证周一到周五正常更新。周末可能会停停,一切看身体状态。
再一次谢谢那么多一直不离不弃支持我的老朋友、老读者!
——11月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