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回家一些事

(2010-02-25 14:52:15)
标签:

春节

朱衣点头

情感

分类: 情感

春节回家一些事

文:朱衣点头

 

1

 

老家春节前有祭祖坟的风俗。这跟清明祭祖不一样,老家称为上腊坟。上腊坟要在立春前,烧纸、烧香、放鞭炮。

今年的立春在农历腊月二十一凌晨,于是赶在腊月十九下午回到安庆。

弟弟、弟妹带着小侄女是在第二天早晨从北京赶回家。上午,母亲带着我跟弟弟给家里所有祖坟烧了纸。下午去了舅舅家,到外婆、外公坟前烧纸。

很多时候,形式是回忆跟心情的祭奠;它是真诚的,它是伤感的。比如我在父亲坟前,比如我在外婆坟前。

但有时,形式是活人自我安慰的方式。还有些时候,形式成为活人做给活人看的一种方式。

形式真是好东西,它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敬方式增加了很多种。比如你跟在领导后面去他家祭祖,当你恭恭敬敬在坟前磕头时,其实是在对领导磕头。

 

2

 

腊月二十四小年。这跟全国通行的腊月二十三小年不一样。一个地方的风俗形成自有它的原因,不过,我并不清楚老家为什么把二十四定为小年。

记得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意思是说,到腊月二十四所有行业都可以休息了,安心在家过春节,直到元宵节结束。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真正能休息的人不多。除了孩子,因为已经放假。有些人年三十还在外面忙碌,直到快吃年夜饭时才回家,正月初几很多人就要到田地里忙碌。

现在家乡,在家的多数都是老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可赶回家过春节的儿女却忙碌起来。

经常听到老人间的对话:“你家孩子回来了吗?”“还没有,打电话说二十九才放假。”“能回来就好,我家那个说今年回不来,留在公司值班。”“老张两口子去他儿子那过春节去了,也是因为他儿子不能回来。”“我才不去,城市过年有什么意思,连个走动的亲戚都没有。”……

初四、五之后,又有对话:“你家孩子走了?”“上午刚走,你家孩子呢?”“明天早晨走,几天时间,又剩下我们这几个老头子、老太太。”……

以前是因为穷在忙碌,现在是因为社会发展在忙碌。好象任何时代都在忙碌,春节成了忙碌当中一个小调节点,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休息点。

 

3

 

今天春节家里鞭炮买的特别多。弟弟带着两岁多点的小侄女回家过春节,这是第一次有孙辈的孩子陪母亲过春节,母亲自然高兴。

不知几何起,老人跟孙辈一起过春节变得如此难。隔壁的叔叔,儿子、儿媳、孙子都没回家,最后还是女儿跟女婿来陪他们过春节。

去他家坐坐时,这位叔叔拿出他孙子的照片跟我聊半天,说一年多时间过去,看到孙子最近的照片都没认出来。

的确,很多老人假如在街上突然遇到自己孙辈,如果孙辈身边没有人,还真不一定能认出来。

像我,村里很多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都认不出来。春节前去外婆、外公坟前烧纸时,遇到两个姨家的表妹、表弟,居然一个都没认出来。

社会发展后,不仅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甚至让亲情之间的距离也在变远。

 

4

 

从腊月十九回到家,一直断断续续在下雨,除夕夜更是下起雪。这种天气一直延续到初四。大概是不适应气温变化,回家后身体就不舒服,这段时间更是难受。先是皮肤干燥,后是上火。

回家这段时间,晚上偶尔也开电脑,但都是浏览浏览新闻,或查查信息。没上过QQ,没进过博客,没进过小说连载区,没打开过邮箱。

很享受这种与网络隔绝的日子,仅仅只为了安静的陪家人过春节。可惜这份宁静过了除夕就被打破,因为初二开始就要到所有亲戚家拜年。

每天很早就要起床,早晨赶去一家吃早饭,回来后再去赶一家吃中饭,甚至有时一早晨赶两家。有时也在想,假如没有这种传统风俗,或许部分亲戚家,几年都不一定去一次。

当然还是有很多遗憾。回家前,想着很多,要见哪些人、要跟哪些人聊聊天、要去哪些朋友家坐坐……。

结果除了亲戚家,其它所想的一个没实现,不是懒得动,就是没时间。或许就是这样,思想跟现实之间总有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