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总有一首歌让你泪流满面
文:朱衣点头
1
太久没写博客,突然想写,却找不到合适题目。其实这题目挺煽情,男人倘若煽情,是件很无聊的事。
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想起回家车上的某个瞬间。这么多天来,一直清晰记得那个片刻难以言述的情景,于是顺手拿这题目写点闲言碎语。
2
从杭州回家需要好几个小时。这个季节车上没什么人,好象也就四、五个人吧。一路上很安静,没人说话,车也是静静开着。
中途车停了一下,我赶紧下车趁休息的这几分钟抽支烟。
再上车,司机打开了车内音乐,声音有点大。安静的下午,安静的车里,突然响起的音乐声让人的心更慢慢静下来,甚至静到一种很纯粹的空白思维里。
坐在窗边,看着两边安静的房屋与安静的田地悄悄向后退去,一边若有若无的听着音乐,一切显得顺其自然。
突然发现眼睛湿润,拿手摸一下,居然还有些湿湿的液体。回过神,仔细听车内音乐,正在播放很老的一首歌《流浪歌手的情人》。
这首歌已经很久没听到,熟悉的音乐让人不由想起很多。或许人的潜意识很奇妙,无论你在意还是不在意,那些曾经的熟悉感都会随时倾入内心。
流泪不一定是悲伤时,也不一定是兴奋时,也不一定是激动、开心、无助、无奈时,甚至没有任何理由。
正如此刻,自己都闹不清是什么原因突然眼眶悄悄湿润。可以肯定的是,那一刻内心很纯净。
3
很多年前,做过一个梦。这么多年,做过很多梦,惟有这个梦一直难以忘记,偶尔想起,还有点莫名伤感。
梦中只有一间房,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几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懂事的在房间忙碌,喊我爸爸。
我不清楚梦中的自己多大年纪,是躺在床上,还是坐在椅子上。更不清楚这个才几岁的女儿是怎么来的,她的母亲是谁,为什么只有我与她。
能记起的就是梦中这个片段,一个单亲父亲与一个懂事的几岁女儿。醒来后,心中那份难以描述的伤感久久不能散去。
4
母亲老了,起码在年纪上来说,已经老了。但在自己心中,母亲还是年轻的,希望这样的母亲能陪我们再多走过几十年,甚至能亲手帮我们带我们孩子的孩子。
父亲已经去世,希望母亲不要再轻易离我们远去。勤劳、善良、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应该得到最好的晚年生活。
5
“粑”是家乡端午节必备的食品,正如“粽子”一样。很奇怪的是,小时候,我们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粑”,并不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这大概在全国范围内算是很奇特的现象。
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就在忙着做“粑”,剪“粑叶”,准备“粑娘”(我不清楚具体怎么做,也不清楚是不是这个字,只知道这么称呼。等粑娘发起来,再加入面粉和,然后放在粑叶上,等做好的粑发起来后,再放到锅里蒸。粑的形状是圆形,蒸熟后是松软的,类似馒头,但味道不同于馒头。)
端午前一天下午,我在看丁俊晖与梁文博的斯诺克比赛,姐姐、姐夫与母亲一起忙着做粑。做完后,粑一直没发起来,到了深夜,我在楼上开电脑看资料,听到母亲与姐姐在厨房忙碌,一直忙到很晚。
第二天,我说为什么不直接买一些粑,花不了几十块钱,省事多了。但母亲觉得自己动手才有过节的气氛。
遗憾的是,我没有吃,因为我一直不喜欢吃,母亲也知道。大概母亲心里也遗憾吧,想想应该吃一个的。明年端午节一定回家帮母亲一起做,然后尝尝自己动手做的粑是什么味道。
6
回家后,打开电脑刚点开自己博客,站在身边、我那上幼儿园大班的外甥就指着左上角照片喊:“是大舅。”
外甥一眼就能认出我,相信身边其它熟悉人一看到照片更清楚是谁,无论用什么网名都一样。
用“朱衣点头”这个网名时间并不长,开博客时间也不长,写长篇更是第一次。但身边越来越多的亲人、朋友、同事都慢慢知道。
其实我还是喜欢陌生感,太多熟悉人知道,反而让我在写文字时很谨慎。
已经很多亲人、朋友、同事在看我的博客与小说,甚至还有以前的一位领导打电话给我,问新浪VIP怎么冲值,因为要看我小说的VIP章节。
这些给了我很大压力,更不敢随意瞎写,不知是利是弊。
7
一直想坚持做真实的自己,一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渐渐发现很多事无可奈何。商业化社会,很多东西都慢慢商业化。
人活着,本身就矛盾。能做的,只能在矛盾与疲劳中,寻找一点自我安慰的东西。
8
好久不写博客,写起来是又乱又杂。
最后交代一下长篇《亲爱的,我们离婚吧》的事:本书已签约出版权,正常情况下,7月份出版上市;另外签约了电视剧改编权,如果顺利,不久后可以在荧屏上看到此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个人行踪:本月5号去北京,大概逗留几天后回杭州。
——2009-6-3凌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