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一定给老人让座?
文:朱衣点头
昨天看到一条新闻,说北京公交集团出台政策,上车的老人如果没座位,公交车就不启动。后又发现是条“乌龙”新闻。所以也就没有讨论“老人没座位开不开车”的必要,但针对该不该给老人让座的问题还是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我在公交车上让座是给三种人:孕妇、抱着小孩的、一看就特别老的人。“特别老的人”是个模糊的概念,只能是凭感觉,但绝对不同于老人。从经济与客观角度,我们同样是花钱坐车,甚至是花比老人更多的钱坐车,完全有“享受座位”的权利。也就是说,“让不让座”是道德素质问题,而不是法制问题。
说起来,很多时候挺烦老人跟着年轻人挤公交,特别是早高峰。别的地方我不清楚,杭州早高峰的公交挤得跟春运的火车一样。相信在杭州的很多上班族都经历过“没挤上公交迟到”而被挨罚。
这个时候多个位子,就意味多一个上班族可以早点到公司,但偏偏每天早晨很多老人跟着一起挤、一起凑热闹。而这些老人挤的目的无非就是买点白菜,或者出去溜达晨练,甚至根本没有目的就为了随便转转。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可以免费,不用花钱又热闹多好的一件事。
这时,别说会给老人让座,甚至看到他们心里都有气,你们就不能另外找时间去买菜?即使买就不能找近一点的地方买?就不能步行锻炼下身体?就不能在家附近溜达溜达?就不能错开早高峰再出去转转?
最恶心就是部分身体看起来很硬朗的老人直盯盯看着旁边有座位的年轻人,好象一定要给他让座,有些嘴里还埋怨着。更多老人被年轻人让座后,连谢谢都没有,大马金刀一坐,显得理所当然。
尊老是传统,尊老的同时,能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关键。如果老人能体谅我们这些上班族从而不参与早高峰的热闹,如果老人能够平等看待在公交上的座位权利,从而对年轻人让座看成自己“特殊权利”来感谢,如果身体还硬朗的老人能果断拒绝年轻的让座,如果老人能够把座位让给更需要的群体……
如果这些都存在,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给老人让座?全民素质的提高是相互的,不能强行要求某一方去做,而另一方坦然接受。道德问题不同法制问题,道德素质是需要长期相互的宣传、尊重、包容与客观事实才能建立起来。
再从公交集团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好的解决公交拥挤与通行顺畅问题,也许比“给老人让座”来得更有实质性、更有现实意义。
特别声明:
本文为原创,新浪首发,如需转载或刊用请联系本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