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秦国的崛起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2010-06-17 10:54:43)

    战国初期,七雄之中,魏国因承接强晋之衣钵,又因开国国君魏斯重用西门豹、李悝和吴起三位法家人物,最为强大;楚国虽然已经开始衰落,但仍然是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强国;最东方的齐国自齐桓公霸权之后,一直是最富庶的国家;赵国则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伟大变革,军事技术最为先进;只有燕国和韩国,实力稍差。那么,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呢?我们来看一看《资治通鉴》的描述: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这一年,是公元前361年。以此为开端,秦国历经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此二人仅在位四年)和秦王赢政,也就是秦始皇,共七代140年,而统一六国,完成千秋伟业。
    回到秦孝公时期。不难看出,在那个时代,秦国还是一个备受排挤、默默无闻甚至摇摇欲坠的丑小鸭。没有人,包括秦国自己都不敢想象,仅仅用了140年的时间,这个丑小鸭就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蜕变,一统中华。
    那么,为什么雄起的会是这个丑小鸭而不是其他几国呢?
    秦国原本是僻处今陇西(甘肃天水附近)一带的一个西方小国。西周末年,由于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始封诸侯,势力进入关中西部。“秦之地,虽物产丰富,但多崇山峻岭,交通不畅。秦之人,民风彪悍,似乎多有非汉血统,难为其他六国所容。”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秦国当时所面临的生存环境。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决定了秦国要么奋起走出国门,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么被边缘,慢慢地自我消亡,或者被他国灭亡。血统里不安分的躁动因子,注定了秦国只会选择前者。于是,秦国经过“孝公发愤”,重用商鞅变法图强等一系列巨大变革,一步步走向蜕变、富强,同时也在突围、征讨中踏上了兼并和大一统的征程。

    而其他几国,似乎没有“生存或者死亡,这还是个问题”的困惑。天然的生存压力不大,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变革发奋的动力。
    这边秦国发愤,那边六国歌萧,历史在不知不觉中也便吟出了一曲千古绝唱。
    任由思绪穿越时空肆意飞扬,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史,我们不难比较出东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竟然与战国时期秦国于其他六国最大的不同,异曲同工。
    先说西方。提起西方,自然不能绕过古希腊。因为虽然古希腊早已灭亡,但西方文明却源自古希腊,而且发展至今。古希腊地形狭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气候寒冷,其自然条件甚至和秦朝相比都远远不如。怎么办呢?只有不断地战争,殖民,贸易和扩张。研读代表希腊文明的希腊神话,可以看出,描绘战争,或者以战争为背景的篇章,占据很大比例。希腊文化中这种充满战争和扩张的基因,并没有因为古希腊的消亡而消亡,而是被继之而起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近代的不列颠,西班牙,葡萄牙等帝国继承并发展。可以说,西方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扩张的历史。美州大陆不就是这样被发现的吗?非洲的黑奴不就是这样被运到世界各地的吗?中国的大门不就是被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的吗?
    再来说说中国。上天眷顾,中国有一块多么好的土地。中国西北,西南均是高原山脉,东北是原始森林,东面和东南是大海。这一切均构成了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据说恺撒曾经有过东征入侵中国的打算,但终因地理因素而作罢。而腹地这一部分,更是地大物博,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应有尽有。在古代,中国的富庶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据说,在罗马帝国时期,一个罗马贵族的生活质量甚至赶不上洛阳城内的一个车夫。我们从描述那个时期生活的电影或油画中也很容易看出,那时的西方贵族所穿的往往是一件兽皮,或者干脆就在身上裹一块布;所吃的也看似极为粗糙,恰似茹毛饮血。而在同时期的中国,贵族们早已锦衣玉食。正是因为上天把什么都给了我们,“孝公发奋”时的六国和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需要的只是维持现状,是仁义、中庸和忠恕,是道德挂帅,抑强扶弱和厌恶竞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却用来看风水,而欧洲人却用来寻找新大陆;中国发明了火药却用来娱乐,而欧洲人却用来杀人。
    这么一对比不难发现,东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厌恶竞争,同情弱者;一个崇尚竞争,崇拜强者。这和我们不同的地缘条件息息相关。打个比方,在我们中国人眼中的民族英雄,比如岳飞,比如文天祥,比如林则徐,都是最后的失败者。而强势英武如秦始皇,如汉武帝者,不被冠以“暴君”的帽子已经是很给他们面子了。再举个通俗的例子,二男同爱一女,如果谈判解决不了,在西方,一般是决斗,胜者娶妻,败者抬走;而在中国,如果动了手,十之八九,女孩要嫁给那个打输的人,因为他“怪可怜的”。
    好在,事情在起变化。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