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是中国傧相业的鼻祖

(2010-05-14 10:44:47)
标签:

杂谈

    傧相现在只是指在婚礼上陪伴新郎新娘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只是一片绿叶;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能,只需要,第一,是未婚,第二,最好没有新郎新娘潇洒漂亮,否则,要是抢去新郎新娘的风头,那可不美。笔者在10多年前,就曾经当过一次男傧相,而且还充分地利用“职权”,把女傧相恶作剧了一番。当然,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戏弄女傧相这种低俗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傧相这一身份在婚礼之中,也越来越沦落到只是一个木偶摆设的地步。
    但是,在春秋时期,傧相可是一个必须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才能胜任的职业。而如果你想追溯“傧相业”的祖师爷是谁?我告诉你,那位在中国近2000多年的历史中影响力大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孔丘同志,便是不二人选。
    春秋时期,虽然齐、晋、秦、楚、吴等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大剧,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是,如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国家的影响力都远不如一个芝麻大的小国,鲁国。鲁国的创始人是周公姬旦的儿子姬伯禽。除了巩固了周王国的政权之外,周公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制礼作乐”,规定了一整套繁琐的礼仪,称之为“周礼”。周礼内容繁杂,仅只仪式程序这部分,就有祭礼、葬礼、婚礼、冠礼、笄礼,以及国王之礼、国君之礼、贵族之礼等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有专家才能搞得清楚。专门研究周礼的专家,被称为“儒家”。如果放到现在,儒家就有点象那些靠专门操办红白喜事,而且主要是白事吃饭的“大仙”。出于职业的需要,儒家对于产生周礼的古代,特别崇拜有加,而对非古代的东西,则加以排斥。这也正是儒教在成为中国的国教之后,中国的进步明显减慢甚至停滞的原因。在国君访问或国君相见时被聘请来主持仪式的儒家,“出接宾曰傧,入赞礼曰相”,也就被叫做“傧相”(《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傧相之礼)。
    犬戎攻破镐京,周王朝的图书文献全部失落,只有鲁国的仍然保存完好。于是,鲁国便成了傧相的专门生产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下,公元前551,孔子诞生。孔子生下来不久就死了爹,和母亲颜征相依为命,生活很是艰难。但他是个有志好青年,“十五而志于学”,虽然也干过一些脏活累活低贱活,比如管仓库呀,喂牲口呀之类的,但到了30岁的时候,还是有了一些名气。很多人向他请教关于礼仪的问题,主持了不少的葬礼婚礼什么的,顺便也捞了一些外快,连齐景公到鲁国访问的时候都专门去看望了他。
    孔子觉得自己做官的机会来了,很快就去了齐国。但齐景公只是把他当成是一个附庸风雅,唠唠闲瞌的对象,丝毫没有给他官做的打算。孔子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回到鲁国,“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当上了私立大学的校长,做起了学问。
    孔子应该感谢齐景公,如果当时他真的在齐国谋得了官职,一定不会象现在这样有那么大的名气,有那么多的粉丝。
    公元前501年,已经51岁的孔子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当上了鲁国中都的中都宰,相当与现在的县长。第二年,齐国和鲁国在夹谷相会,孔子以礼仪专家的身份被任命为傧相,开启了他从事傧相工作20多年来最辉煌的一页,并一举奠定自己中国傧相业鼻祖的地位。
    宾主双方在亲切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圆满完成了正式会谈的所有内容后,开始与民同乐。最开始,齐国演出的是土著舞蹈。孔子根据儒书,指责齐国不该使用野蛮人表演,而应使用传统的宫廷舞蹈。齐国马上改正,但演出的却是宫廷中平时娱乐用的轻喜剧。孔子再根据儒书,认为这犯了“平民轻视国君”的大罪,立即指挥鲁国卫士把参演的演员驱到台阶之下,砍断手足。据孔子的学生事后宣称,此事不但没有引起两国冲突,反而使齐国国君羞愧难当,把从前侵占鲁国的三个城市归还了鲁国。我们觉得,会谈肯定没有这么轻松,事情也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孔子的作用,也一定被演绎和夸大了。
    孔子以后的历史就简单了。先是在鲁国做了4年的官,被赶下台后周游列国,或者叫流亡列国,63岁回到鲁国专心教学并编撰古籍,《五经》便成书于此时,73岁(此处原文错误,经好友无罟先生指出,特谢!)时逝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