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2022-03-27 11:07:56)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张湾,又名张家湾,坐落在马城镇孔津湖南的张家大山北麓。元末明初战乱,这里饿殍遍野,土地抛荒,渺无人烟。朱元璋的明王朝建立后,从全国各地向淮河流域移民屯垦,充实人口,宿松的石姓、濠州的郭姓、江苏无锡的成姓、浙江的许姓、江苏句容的孙姓,分别由祖籍地或迁居地,辗转来到这里,建盖茅庐,开荒种粮,喂养鸡犬,逐渐形成村庄。相传,当年这里曾是明朝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封地,郭英家族曾在此建盖房屋,耕种土地,守护祖墓。朱棣率领燕军南下靖难,攻入京城南京,推翻其侄儿朱允炆的皇位,自己登基坐殿,当上永乐皇帝。郭英因不是朱棣心腹,被革职罢官,故这里的“郭家洼”“郭家大巷”村名,未能绵延流传。再就是石井沿、成家庄、许家庄、孙家庄等地名,也因其姓氏人口较少,庄名只是昙花一现,成为村庄变迁的历史见证。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和康熙八年(1669),地窄人稠的山东省枣林庄张九成、山东兖州黄岭的张廷瑞等人,率同一先祖张思旭后人,先后来到这里落户(资料来源张保健)。张姓忠厚传家,辛勤劳作,人口繁衍,遂成这里大户人家,人口占全村半数以上,加之村北紧靠地势低洼的孔津湖,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张家壳藤”,意为高高凹凹,地势不平。“张家壳藤”读起来拗口,听起来难记,加之难写难认,最终被“张家湾”“张湾”村名取代。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张家湾是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种植业为支柱产业。昔日,粮食种植以小麦、大豆、山芋为主。今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要农作物。张家湾地形复杂,湾地、岗地、山地皆有。其中,村南的张家大山,山清水秀,溪流潺潺,怪石嶙峋,山泉星罗棋布。著名景观有火龙桥、棋盘石、狮子嘴、老泉、牛鼻子泉、白龙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火龙桥,坐落火龙洼大山涧。桥长约3米,宽约2米,高约1.5米,桥面为弯月形的天然巨石,南北横跨火龙洼大山涧,为当地著名景观。火龙桥离淮河千余米,清末民初,木帆船停靠淮河黄疃窑码头装卸货物,船民利用闲暇时间,成群结队到张家湾火龙桥猎奇,火龙桥名闻八百里长淮。关于火龙桥的来历,有段神话故事。

相传,古时候这山涧中住着一条播洒甘霖的小青龙。开初,小青龙方能恪尽职守,按时行云播雨,确保淮河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知哪年哪月,这条青龙沾染了好吃懒做、寻花问柳的恶习。他不仅不按时播洒云雨,还经常变成白面书生,走村串户,调戏民女。他还玩弄法术,把黄花大姑娘,骗到深山洞府,百般侮辱折磨。老百姓走投无路,纷纷到寺庙烧香祷告上天惩罚恶龙。玉皇大帝闻讯,派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率雷公电母等天兵天将,前来捉拿作恶多端的小青龙。小青龙有恃无恐,不但不俯首就擒,竟与天兵作对,动起手来。玉皇大帝大怒,传旨李天王,无须活捉审判,就地击杀这条恶龙。雷公电母运足力气,居高临下,一阵雷鸣电闪,小青龙瞬间被烧成火球,掉落火龙涧,化作一座石桥,这桥就是火龙桥。

  可惜前些年无序开采石料,火龙桥和狮子嘴等奇石被炸毁。冬暖夏凉,终年流淌的老泉、牛鼻子泉,也遭到毁坏。张家大山名石、名泉,已成为乡愁记忆。

            摘选自李焕俭《美丽乡村马城镇张湾村采访笔记》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地名掌故——张家湾由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