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之巅广电人——记怀远县融媒体中心荆山发射塔值班员周宾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日常 |


朋友,当你打开电视机屏幕,操作遥控器,在百余套广播电视节目中遨游,挑选你喜爱的节目时,你可曾想到那些默默奉献的媒体人,为了节目的采编制作,为了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播出,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这赤日炎炎的盛夏,让我们走进怀远县融媒体中心荆山发射塔,认识一下在荆山之巅奋战十九个春秋的机务值班员周宾同志吧!

说周宾,先要说荆山。荆山,俗名西山,海拔258.4米,周围8.5千米,坐落在怀远城南,与涂山夹淮对峙。主峰突兀而起,山南是起伏绵延的淮南丘陵,山北是广袤的淮北大平原。主峰高耸,瞰淮矗立,是兴建广播电视发射塔的理想之地。为了确保党中央的声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迅速准确地传送到千家万户,让怀远、蒙城、宿县、固镇、濉溪等地数百万人,收听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经安徽省有关部门批准,2001年4月,荆山发射塔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发射塔属怀远县融媒体中心管理,承担着中央和地方一百几十多套广播电视信号,包括72套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及怀远县广播电视台新闻、文艺等节目的转播发射任务,时年38岁的周宾,成为发射塔机务组首批值机员。

古人云:“西山日出晓烟浓,怪石盘旋似卧龙。”荆山山势陡峭,山道崎岖。古时曾有通往顶峰启王庙的羊肠小道。1938年2月,怀远沦陷。侵华日军在启王庙设立据点,开枪开炮疯狂屠杀沿山民众,启王庙毁于战火,登山古道随之湮灭。广播电视发射塔开播,值班人员要翻山越岭,攀登1500到2000米山道,方能进入发射塔机房。发射塔值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山高坡陡,道路艰险,周宾等9名机务人员分成3班,每班轮流登山值守5天。一旦遇到有人生病或休假,只能2人甚至一人当班。早上6点多开机,晚上11时30分以后关机,周宾等人必须风雨无阻,按时上山交接班。
五黄六月,头上骄阳似火,脚下山石滚烫,行进在陡峭的山道上,上蒸下烤,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从山下到山上,人就像从水中捞出来那样。大雪封山,银装素裹,道路难寻,上山下山,一步一挪,格外艰难。十九个寒暑,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周宾风雪无阻,登山出勤。
一年冬天,暴风雪掩埋了山路,为了按时接班,他肩背干粮,手持木棍,慢慢向山顶攀爬。来到天门灵官殿遗址下,脚下一滑,噗通掉进了山涧雪窟。山野无人,呼救无用,他靠手中那根木棍,挣扎半个多小时,终于爬出死神笼罩的雪窟。一年夏天,上山接班,人刚攀爬蚂蚁腰,突然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倾盆大雨,哗啦啦倾倒下来。雨大视线模糊,脚下一滑,他摔个仰面朝天,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还有两处伤口血流不止。交班的同事劝他下山治疗。他说:“这点皮外伤,算得了什么,包扎一下就行啦!”
上山下山危险,值班也有危险。发射铁塔高96米,加上塔基山体,海拔高度达330多米。夏季乌云翻滚,炸雷鸣响,闪电火花顺着铁塔向下,击打机房屋顶和电话机,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人若拿电话或走出机房,就有遭受雷击的危险。周宾告诉我们:“雷鸣电闪,在发射塔机房值班,不仅要懂得防雷防电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决不能因雷电影响工作!”



荆山发射塔地处高山,四周峰峦叠嶂,渺无人烟。值班期间所需的米面油盐和蔬菜,全靠自己从山下搬运到山上。
十九个春夏秋冬,每次轮到上山值班,值班人员都是自己挑着米面等生活用品,拄着棍子,一步一颠,沿着陡峭的山路,朝山顶攀登。山顶没有井泉,生活用水要翻山越涧,到四五百米外的山腰月牙泉或牛眼泉,一桶一桶挑到发射塔。盛夏酷暑,气候炎热,用水量大。洗衣洗澡若靠挑来的山泉水,那是杯水车薪。怎么办?只能收集天落雨水和空调冷凝管排出的水,以应急需。
山高路险,负重爬坡,上山接班,值班人员无法多带粮食蔬菜。你有心多带些食物,山上的冰箱空间有限,也无法存储。人在山下消费可大手大脚,在山上过日子处处精打细算。一斤面条吃三四顿,屡见不鲜。一年夏天,周宾在发射塔值班,接班者遇到特殊情况,要推迟时间换班。冰箱存储的面条只有一斤,独只一人无法离机房下山买粮,怎么办!周宾从院内采些野菜,勒紧腰带,一斤面条整整吃了两天。周宾说:“有时储存的蔬菜吃完了,山上又无野菜可采,他们就白水煮面条或白水煮米饭。”我们问在山上值班生活苦不苦?周宾说:“只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及时播出,山上值班人员吃点苦受点罪,也值得!”

夏秋两季的夜晚,红日西沉,夜幕降临,万籁俱寂,蝎子、蜈蚣和蛇纷纷出洞,隔三差五,光顾发射塔院落机房。特别是俗名“五步跳”土斑蛇,三尖头,粗短身,毒性最大。人常说:“遇到‘五步跳’,棺材铺里把门叫。”若被其咬了,五步必倒,随时有生命危险。周宾他们夏夜值班,要带电筒棍棒等家伙,随时驱赶毒蛇。十九年来,值班人员十有八九遭遇过蟒蛇或毒蛇,一半左右的人被蜈蚣蝎子的攻击。
蝎子、蜈蚣虽个头不大,无缝不入,无孔不钻,经常潜伏到卧室机房,让人防不胜防。2016年仲夏的夜晚,周宾巡查机房,鞋子刚套上脚,“妈呀”一声,身子“咣咚”摔倒地上。原来,山蜈蚣钻进了他的鞋子。蜈蚣叮咬过后,他的脚瞬间肿胀起来。疼得他翻身打滚,浑身冒汗,彻夜未眠。同事来电问他要不要调休。他答:“蜈蚣叮咬算个啥,这点小伤咋能调休呢?”天刚蒙蒙亮,他就拖着肿胀的脚,一拐一瘸地来到机房,打开发射机,投入新的一天工作。

爆竹声声辞旧岁,阖家欢乐迎新春。除夕春节是我国人民传统节日。俗话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青菜豆腐,夫妻团圆。”然而,在荆山之巅的发射塔的值班人员,却无法享受这样的欢乐。2002年,周宾的女儿读高三,这是人生学习冲刺的关键时刻。妻子小赵说:“周宾,你请三两个月假,在家接送女儿上学吧!”他说:“山上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哪家没有妻子儿女,我周宾请假让别人顶班,实在是张不开口啊!”妻子无奈之下,独自承担了接送女儿上学的重担。十几年过去,提起当年女儿高考落榜南下打工,周宾还深深内疚,他感到对不起女儿。周宾的父亲年过九旬,老母八十几岁,逢年过节,二老盼望全家吃个团圆饭,让周宾请天假。周宾说:“父亲母亲,不是儿子不孝,除夕春节山上值班,实在是走不开啊!”
周宾今年五十七岁,在发射塔值班人员中,工龄年龄均为“大哥大”。有人提议:“周宾二三年就退休了,除夕初一就不排他班啦,让他和父母、嫂子吃顿团圆饭吧!”他说:“我年龄大不想家,大伙还是照常排我的班吧!” 逢年节日排班,他和大家一样,排到哪天就值哪天。
十九年拼搏,十九年奉献。周宾不仅值好自己的班,还常常替同事顶班。一名同事上山值班时摔断了腿,请周宾顶班,他二话没说,前前后后顶了一个月的班。2019年春节前夕,周宾答应与父母一起吃年夜饭。说来事巧,周宾的一名同事患病要到蚌埠就诊,请周宾上山为他顶几天班。周宾当即答应:“好!”就这样,他在荆山之巅眺望着山下怀城万家灯火,陪伴身旁一台台广播电视发射机,又渡过一个繁忙的春节!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我们欣喜看到几年前竣工的荆山盘山公路,已经通达荆山广播电视发射塔院内。这里值机人员的生活饮用水,已有专人按时送达山顶,告别了自己到山泉挑水的历史。广播电视发射塔避雷线,在气象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下,已重新施工安装完毕。雷电击打机房屋顶的安全隐患,已基本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