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瘾大调查(三)
标签:
少儿网吧网络身份证大河健康报健康 |
分类: 特别关注 |
网吧“网”住多少未成年人
|
资料图片 |
□记者
在郑州,网吧随处可见。
规模大的有几百台电脑,还提供各种食品,上网者足不出网吧,就可以解决一日三餐。规模小的也有几十台电脑,多是黑网吧,环境脏、乱、差,空气污浊。不管规模大小,上座率都很高,到了高峰时段,还得排队领号等着上网。难怪有人说“要想发,开网吧”。
6月1日起,记者对郑州的网吧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走访调查,发现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很是普遍。
六一走访
六一儿童节,郑州小学生放假一天。记者对郑州9家网吧进行了走访,发现未成年人比平时多得多。
在郑州丰产路东段,500米范围内,聚集着3家网吧,密度为何如此高?因为这条路上有所小学。
在一家网吧的一楼大厅,有四五个一脸稚气的孩子并排坐着,戴着耳机,专心地盯着电脑屏幕打网络游戏,打得兴奋时,嘴里时不时吐着脏字。上了二楼,有两个女孩边用QQ聊着天,边看着韩剧。看年龄,像小学高年级学生。记者问她们是怎样通过身份审查的,两个女孩笑而不答。
在郑州园田路上的一家网吧,记者在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旁边坐下,他正在玩CS游戏,键盘、鼠标操作得十分娴熟。当他得知记者不会CS时,还热心地当起了老师,并保证让记者几分钟就学会打网游。
晚上6时多,在郑州丰庆路某都市村庄内的一家网吧里,一群孩子玩得正欢,不时高声喊着:“快点,他就在你身后,开火啊!”“我把他打死了,我们胜利了!”“再来一局……”
网吧里这么多未成年人,是怎么进去的呢?
网吧老板办的“网络身份证”成了未成年人上网的保护伞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各网吧的营业台,都放着一大堆蓝色卡片,这就是“网络身份证”。
在2003年前后,用的是第一代身份证,没有磁性,不能通过网吧的刷卡机刷取信息。为方便管理,我省响应公安部的号召,为上网的成年人办理可以在刷卡机上刷的“网络身份证”,全省通用。
网吧的老板们利用这个机会,用工作人员和亲戚朋友的身份证,办理了一批“网络身份证”,平时就放在网吧营业台,如果来了未成年人,或者上网者没有带身份证,这些“网络身份证”就可以起作用。如果文化部门的人来查,网吧老板也有借口:“网吧没有权力和能力确定上网者的‘网络身份证’是不是他自己的。”
网吧成了学生的“午休场所”
郑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徐杰说,有些学生中午放学不回家,把网吧当成了“午休场所”。这些学生,出校门就直奔网吧,眼看就要到下午上课时间了,才背起书包一阵狂跑到学校。
徐杰说:“如果真在网吧午休倒好了,午休后能有更多精力听下午的课,可学生们一到网吧,便开始在网上玩游戏、聊天。”徐杰说,她经常去网吧里“揪”学生。网吧里一股浓烈的烟味儿,进去一会儿就头晕。学生就在那样的环境中待两个多小时,还精神高度集中地玩游戏,下午哪还有精力听课?
天天去网吧“午休”,哪来的钱呢?徐杰说,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旁边就是都市村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地到郑州做生意的家庭。家长一大早便起来忙生意,很少管孩子,给孩子几块钱,让孩子在街上吃早餐、午餐。到网吧“午休”的孩子,上网的钱,就是早餐、午餐省下的。
6月3日~5日中午,记者相继走访了4家网吧,发现每个网吧都有“午休”的学生,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他们肩上都背着书包,这就是身份的证明。
“包时”上网更便宜
“不包时一小时两块,包时5小时5块钱!”这对学生们吸引力最大。如果再成为会员,更便宜。
想成为会员,只需一次性往卡上预交50元、100元的上网费即可,然后“充50送10”、“充100送20”,甚至有些网吧为了聚人气儿,还推出了“充50送50”、“充100送100”的活动。
对于所有网吧来说,上午人气不旺,很多机器处于空闲中,为了聚人气儿,他们还时不时在人气旺的下午和晚上,推出抽奖活动,被抽到的,可以获得上午免费上网的机会。有些网吧也以包时次数计算,包时一次送一张卡片,集齐3张卡片后,可以免费上“早市”(各网吧的“早市”时间不一,多为上午7时到10时)一次。
一位网吧的老板说,以上的优惠活动,对于那些想上网又没有太多钱的学生,极有吸引力。
网吧“夜市”最火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为上午8时至夜里零时,夜里零时至早上8时禁止营业。但记者在郑州各大网吧发现,所有网吧都在通宵营业,他们把夜里零时至早上8时称为“夜市”。
在一家网吧,午夜,记者见到两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拿着身份证在登记信息,其中一个问:“你拿的谁的身份证,我咋不认识?”另一个诡异地一笑答:“拿我姐的。”很明显,两个女孩都是未成年人,用来登记的身份证,是别人的。
离“夜市”的时间还有半小时,这家网吧的上座率已达80%。记者问前来上网的小女孩:“为什么喜欢在晚上上网?”回答很干脆:“夜市便宜啊,每个小时平均不到1块钱,比白天划算多了。”
凌晨1时许,记者准备离开网吧,却被网管叫住:“网吧大门已经在夜里11点上锁了。”记者只好跟着熬夜。只见多数上网者仍然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半天都不舍得眨一下。
网吧之所以敢开“夜市”,是因为政策层面有漏洞。网吧的主管部门是文化部门,文化部门的执法人员没有强行破门的权力,有时候,明知道锁着的大门里边有人,也没有办法进入。
温馨提示:《大河健康报》将与陶宏开教授合作,长期致力于“戒除网瘾、素质教育和道德重建”。想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家长,想学习戒除网瘾方法的社会人士,能够帮助别人戒除网瘾的有识之士,请登录“大河健康网”(网址:http://health.dahe.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