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老年女性会“漏尿”
(2010-08-03 10:48:51)
标签:
健身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尿失禁大河健康报健康 |
分类: 特别关注 |
“噢!尿裤子了……”
不要以为尿裤子是小孩的“专利”,原来很多大人也深受其困扰——咳嗽、大笑、打喷嚏、提重物时就“漏尿”,公共场所控制不住小便只好垫上卫生巾……这种尴尬的“尿失禁”现象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很常见。很多女性出现了“漏尿”症状后,要么羞于就医,要么一味靠忍。专家指出,“漏尿”是病,应该接受治疗,轻的靠锻炼,重的最好做手术。
A
40岁以上女性
33岁的赵女士性格开朗,爱说爱笑,非常热爱打羽毛球。但自从生了孩子,她不但变胖了,还出现了“漏尿”症状,每当大笑或是运动时就会出现。从此,邻居、同事再难见到她的笑脸,羽毛球她也不再打了。其实她的难言之隐非常严重:出门逛街怕找不到厕所,无法控制小便,只好垫上卫生巾。
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张祥生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统计显示,全世界40岁以上的女性,每4个人中就有1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俗称“漏尿”。这类患者即便是在咳嗽、打喷嚏、大哭、大笑、弯腰、上楼梯或提举重物时,都很容易出现漏尿。对比高发病率,尿失禁的就诊率却很低。
有调查显示,仅有10%的女性愿到医院就诊。这些不来就诊的病人要么是觉得忍忍就算了,要么是太害羞,还有可能因经济原因不想就诊。
压力性尿失禁以40岁以上的女性居多,“除了本身上了年纪以外,这些病人绝大部分都是生过孩子的,还有一些体形比较肥胖,这些都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因素。”专家说。
B
“漏尿”堪称“社交癌症”
张祥生说:“不是每一个生育过后的女性都会出现尿失禁,部分女性生育过后会出现尿失禁,有的人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有的人此后长期与尿失禁‘为伍’。”
至于是否需要治疗,张祥生认为,还要看病人本身的需要。严重的尿失禁患者每天都得垫尿片或者卫生巾,这样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痒痛甚至感染溃烂,如果女性患者碰上月经期,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也大大增加,因此应该治疗;轻的尿失禁多体现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需要治疗则由病人选择。
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期尿失禁会对个人卫生和社交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有一些患者因为担心身上出现难闻的气味,不敢参加社交活动,产生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因此,尿失禁又被称为“社交癌症”,言下之意是指它对社交的严重影响。
C
预防靠锻炼,病重要手术
作为预防,生育后的女性应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通过增强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张力,恢复尿道括约肌功能,避免尿失禁的发生。
但是,若已经出现了“漏尿”该怎么办呢?“很多上了年纪的女性由于思想保守,患了此病往往瞒住家人,自行解决。”张祥生介绍,使用卫生巾、出门前尽量少喝水,甚至随身携带干净内裤等,都是使用较多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专家指出,症状轻者,可以进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但必须持之以恒,1~2个月后开始有效果,坚持1年以上则可明显改善症状。“许多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肌肉松弛造成的,人长期举哑铃手臂会变得结实,盆底肌肉锻炼也是这个道理。病人可每天自己锻炼收缩阴道和肛门,收紧5秒钟以后松开,重复进行,早晚各20次。”而中、重度的“漏尿”病人以及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的病人,则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用微创吊带手术治疗尿失禁。”张祥生说,这种微创的新型手术治疗方法为“经阴道无张力性悬带术”,手术时,医生把一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吊带放入病人体内,达到相对抬起尿道从而抑制尿液漏出的作用,约90%的病人可通过此手术治愈尿失禁。该手术是发达国家治疗尿失禁的主要方法,如今已逐渐被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接受。手术只需要在病人下腹部切两个1厘米的小口,从阴道内置入吊带,手术的创伤小、恢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