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每个班都有心理委员

标签:
心理委员郭玉琴大河健康报健康 |
分类: 心灵空间 |
|
|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08 心灵空间
2010年05月21日
|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100521175845622165.jpg j0521d0601高危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流程图.jpg 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支学生队伍:说他们是学生干部,他们的名头却不太响亮,仅仅是个“心理委员”;说他们是普通的大学生,他们确实在做着跟普通学生不一样的工作。他们像哨兵一样,观察着班级里每个同学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果看到有同学情绪不对,他们会主动协助这个同学调整心态、打开心结;如遇到危机事件,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反映,寻求支持与化解。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努力,性格孤僻的学生顺利融入集体,情绪抑郁的学生被及时开导。在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他们功不可没。在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寝室长都是“心理委员” 4月26日晚,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大礼堂座无虚席。该校团委书记席波宣布:包括刘便利同学在内的100名学生被评为“心理卫士”,更引人注目的是,这100名学生还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寝室长。 “寝室长是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重点培养的心理卫士,每个寝室长都经过专门的培训,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想借这次表彰,向他们表示感谢。”在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陈玉焕老师的安排下,记者见到了几名寝室长,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A.五份热情,温暖一份冷漠 “寝室长不算个啥官,但俺的5个舍友都愿意听我的。”谈起这些,大一男生小郑很是骄傲。 其实,舍友之所以服他,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开学时刚分完宿舍,小郑就发现宿舍里一个同学很孤僻,当大家嘻嘻哈哈说笑时,他从来不参与,进宿舍后也不跟别人打招呼,这种疏离态度让大家觉得很别扭,有同学就给他起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绰号。之后,这名同学参加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从此之后他更不愿意跟人打交道了,并且每次别人再叫他的绰号时,他就怒睁双眼,感觉准备跟别人打架一样,“看着可吓人”。 因为接受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小郑很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一个长时间得不到集体认同的人,心理上很容易出问题。怎么办?在他的安排下,宿舍同学来了一次“悄然变身”。大家开始没话找话地接近这名同学,如果他回来晚了,大家就发短信问他“去哪了”、“怎么还不回来”,去打球时也半拽半推地带上他,总之千方百计让他感觉到大家对他的重视。后来,他真的变了。话多了,跟宿舍人的关系也融洽了,当别人再开玩笑喊他的绰号时,他嘴里嘟囔着:“坏小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但是一转脸,就又笑嘻嘻地做事情了。 B.高考失利,今后生活不能再失败 晓旭是个开朗的女孩,一见记者话匣子就打开了:“我现在觉得帮助人挺开心的,或许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帮了我自己。” 原来,晓旭班上有个特别傲气的女生小邓,学习好,人长得漂亮,但跟周围人始终格格不入。在一次聊天中,小邓漫不经心地说:“凭我的能力,上这么个破学校,我觉得很丢人!”晓旭很是意外。经过耐心观察,她发现小邓很少跟男生说话,偶尔说话,却是方言夹杂普通话,“我们听起来很别扭,但她觉得这样才显得独特。”晓旭凭直觉感到小邓有心结。 有一次,她们两个正在闲逛,小邓突然吓得脸都白了,不由分说拽着晓旭就走,后来在晓旭的追问下,她才道出心中的痛:原来,她从小到大学习就特别好,但高考时没发挥好只考了个专科,她觉得“很丢人”,并且上大学后就删除了所有老同学的联系方式。可她刚才竟然看到自己的一个高中同学也在商专!“我怕他认出我,觉得丢人,我害怕!”说着说着,她失声痛哭。 在晓旭的悉心劝慰下,她的心情渐渐平复。后来晓旭就故意拉她到人多的地方,餐厅、图书馆、操场……不负所望,终于再次遇到了小邓的这个同学,当时,吓得小邓的手都哆嗦了,也不敢挪动脚步。“如果你不敢见他,跨不过心中的这道坎,你今后生活就永远是个失败者!”晓旭用这句话刺激小邓。 “后来我帮小邓找到了那个男孩的联系方式,她昨天主动打电话邀他吃饭……”晓旭兴奋地说。看得出来,迈出这一步,她比小邓还开心。 “心理委员”:高校心理健康的传播者 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值郑州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开幕,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负责人郭玉琴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别看我整天忙,但我的脑袋始终在高速运转。”郭老师说,她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已近二十年,几乎每天都在思考:在人数众多的校园里,怎样才能将心理健康知识最广泛地传播给每一位学生?如何才能及时掌握学生中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危机事件?郭老师坦言:要真正实现这些,单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几位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机制才是长久之计。 2003年,在向郑州大学学生处处长戴国立汇报工作时,郭老师提出一个大胆想法:既然学生干部中有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能不能设立一个心理委员,带动全班同学开展各种心理活动,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上报。这个想法得到领导的高度认可。经过学生处的调查与筹备,郑州大学2004年正式在各班级设立了学生心理委员,成为河南省高校中首创“心理委员”职位的学校。随后,不少学校纷纷效仿,心理委员逐渐成为高校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第一道屏障,也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建立健全。 郭老师开玩笑地说:“在心理危机发生时,辅导员相当于我们咨询中心老师的腿,心理委员又是辅导员的眼线。这样我们就能在偌大的校园里,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有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中心老师及时化解危机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郭玉琴老师一样,陈玉焕老师对手下的这群爱将也是赞不绝口,因为在他们的密切监督下,有几个原本有轻生念头的学生被及时送到了心理咨询室,得到了有效的专业疏导,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保密原则是生命线 郭老师讲,不久前某高校有一位心理委员向辅导员反映,班里一位原来特别内向、自重、上进的女生突然变得情绪暴躁、喜怒无常,缺课明显增多,并向室友扬言近期要与抛弃她的男友“算笔账”,还说“人活着没意思”。辅导员得知后,就以要求帮忙的借口叫这位女生去办公室,通过接触聊天,了解到女生母亲患有重病、家境贫困,自己又突遭恋爱失败,在极度痛苦中不可自拔,情绪冲动下要对男生实施报复。辅导员在稳定她情绪的同时,告诉她这是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劝她可以找心理咨询老师聊聊。后在心理委员的陪同下,该女生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咨询老师的专业干预和疏导下,该女生激动的情绪逐渐恢复,在随后多次的咨询沟通中,她对失恋问题有了新的认知,主动向老师提出想寻求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表示要理性对待当前所面临的恋爱挫折和报复心理,并与帮助她的心理委员一起参加心理学会组织的心理沙龙等活动。 郭老师反复强调: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对高危人群和危机事件的处理中,“保密原则”是生命线,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冲动,敏感而脆弱,痛苦而自尊,所以在启动三级网络干预时,务必在替学生保密的前提下,尝试用机智、巧妙、委婉的方式处理,尤其是危机干预知识缺乏的学生心理委员,事态严重时要及时向辅导员、学生处领导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汇报,切不可在同学中张扬式地处理或扩大危机事件。 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需更上一层楼 4月23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在河南大学召开。会上,教育部相关领导对近年来高校纷纷设立“学生心理委员”一事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扬河南高校的此项工作做得很好。但同时也谈道:“这些心理委员本身也是一名普通大学生,虽然他们在以往工作中成绩卓著,但他们毕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以学校也不要赋予他们太多的使命,当务之急还需加大对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郑州大学绘制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流程图 |
前一篇:发生眩晕要尽快查明原因
后一篇:喝罗布麻茶请选择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