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常见血液病因歌星田震而出名

标签:
健康保健血小板血液病田震 |
|
|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12 女性健康
2010年05月14日
|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100514275187036707.jpg j0514d1201.jpg 此前,田震曾证实,自己得了一种叫“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病,今年五月初,又有消息传出,称田震的病情恶化,需要切除脾脏。一提血液病,很多人都闻之色变,再提到切除器官,更是让人心惊。但记者了解到,这种病在中青年女性当中比较常见。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约占血液科门诊的三分之一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很多人习惯说免疫功能低,其实不是低,反而是过高,所以产生了过多的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而血小板减少又引起出血、紫斑的症状,紫癜只是一种体征,这种病主要是血小板减少。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但这种病很常见,平时大概能占到血液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今天更多,差不多占到一半了。女性比较多,是男性的2~4倍。”提起田震得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张茵介绍说。 很多人一听血液病就容易想到白血病,其实白血病只是血液病的一种,血液病非常多,大多数是良性疾病,也是以出血为症状的。比如田震的这种病,比较早的表现就是出血,有的是皮肤出血,有的是鼻腔、口腔黏膜出血,或者内出血出现咯血等。如果发现皮肤上有针扎样的出血点或者大块儿的紫色斑,就像磕碰以后出现的淤青,特别是在一些平时不可能碰到的地方如胸前、胳膊、大腿内侧出现,就要尽早检查了。由于这种病的病因还不明确,所以无法预防,也没有明确的高发人群,所能做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检查很简单,首先查一个血常规,看看是不是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果血小板值确实比较低,再排除一下继发因素,看看是不是由于风湿、类风湿或红斑狼疮等疾病引发的,然后才能确诊是不是原发性的,原发性病当中,有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田震这种慢性的,急性的只在孩子中常见。”张茵说。 治疗达到安全线最好停止用药 这种病到底能不能治好,有没有生命危险呢?“大家都知道,免疫性疾病治疗比较麻烦,因为免疫系统很难调,但并不是说不能治,治疗的方法很多,最好尽早控制。”张茵解释说。据了解,如果不及时治疗,提高血小板数值,病情恶化后会引起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治疗上首先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就是激素治疗,抑制免疫系统的亢奋,减少抗体,但激素不能常用,静脉注射两个疗程没效果就要停了,打丙种球蛋白倒是能很快提高血小板的数值,但不持久,很快又会降下来。”张茵说。如果激素治疗效果不好,就要考虑切除脾脏。“因为抗血小板抗体是在脾脏产生的,所以破坏也要从这里破坏,脾脏只是一个免疫器官,在人成年以后功能就退化了,类似于扁桃体,7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建议切除,切除以后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很直接的影响,但是也有可能引起免疫能力下降。虽然国际上和我国的治疗指南上都这样推荐,很多患者仍然对切除器官不能接受,经常会问有没有别的办法,也有,如果不切除或者切除以后没效果,就考虑用免疫制剂,之所以作为最后的选择,因为它是一个双刃剑,引起的副作用很大,除了直观可以看到的激素脸,很胖很圆像肿了一样,还可能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和股骨头坏死。”张茵提出,用免疫制剂不是长久之计,脾脏切除能达到60%~70%的有效率。 在治疗中,很多病人要求血小板达到正常值。张茵强调说:“很多人都盯着正常值,要达到10万,其实这是不对的,只要达到血小板3万以上不出血,就是我们的治疗目标,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完全停止用药了,因为这样就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只要注意一下不要磕碰、少劳累、避免感冒,这样就行了,因为劳累和感染对免疫系统总是有影响的。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不懂,血小板六七万了还让患者继续打免疫制剂,病人也觉得要治到跟正常人一样,这样药物的副作用就都出来了,得不偿失。” |
前一篇:阴道炎反复发作可能是丈夫惹的祸
后一篇:仲景健康大讲堂讲的养生知识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