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肾脏病,其实是假的
标签:
保健健康蛋白尿潜血大河健康报 |
分类: 寻医问药 |
|
|
|
|
|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03 寻医问药
2010年05月14日
|
|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100514275359532546.jpg j0514d0301.jpg 肾脏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可你知道吗,肾脏病也有假冒的,专家列举了以下三种假冒肾脏病。 出现水肿不一定是肾脏病 42岁的顾女士身体一向很好,但近几个月得了一种怪病。每天早上起床梳妆时,镜子里她发现自己面部浮肿,手指关节有时也肿胀得发亮。到了下午,面部水肿逐渐消失,脚脖、小腿却一点点肿起来。晚上上床时,小腿肿得一按一个坑。她很发愁,认为自己可能得了肾炎。 郑州大学一附院肾病科赵占正副教授告诉记者,肾病科医生经常遇到因水肿来就诊的病人,这些人因眼睑、双腿、双脚或全身水肿来就诊,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我是不是得了肾炎?” 实际上,顾女士患的是医学上所称的特发性水肿。这种病的机理至今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有关。水肿常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如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水肿部位在下肢,大多伴有劳累气短,不能平卧;甲状腺机能低下导致的黏液性水肿病人,皮肤粗糙,怕冷,心跳慢;肝病水肿多见于肝硬化腹水。而肾炎导致的水肿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面部或头皮的水肿,早晨明显,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但还有相当多的肾炎无水肿,症状隐匿,或仅有尿液异常,或是患有高血压,或是只觉得无力。特别是一些隐匿的肾炎毫无症状,长期潜伏,悄悄地侵蚀肾脏组织。 排除这些常见病因,就是至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水肿。特发性水肿多见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尤其是肥胖者,常在月经期前出现水肿。患者常因浮肿就诊,但尿常规等各项检查都查不出什么毛病,表现为下肢、脚踝部位凹陷性浮肿。有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胸闷胁胀、面部潮热、烦躁不安等。“特发性水肿没什么危害,一般不需治疗,严重者可以对症处理。”赵占正提醒。 尿中有“潜血”,或是检查错误 在做尿常规检查,经常有人发现“潜血”一项的结果是一个或两个+号,就吓得以为患了肾脏病。赵占正通过本报提醒,尿常规有潜血,也就是所谓的血尿,有时候即便检查结果是三个+号,也没有临床意义。 一名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尿常规有潜血,就四处求医,很多医生都无法判断是不是有肾病。为了弄个水落石出,患者选择了做肾穿刺,就是通过穿刺针取出一些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为了一个潜血,患者白白忍受了一次肾穿刺。还有一个小女孩,仅有潜血这一检查结果,没有任何症状和其他检查支持,为了消除潜血,家里花了3万多元。 赵占正说,做尿常规时,尿潜血试验用的试纸条法,原理是利用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试纸上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游离氧,使显色剂氧化呈现颜色,检验医生据此来判断结果。但是,化学反应有时候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尿中存在大量细菌、血管内溶血等,都会导致出现潜血的假结果。 因此,尿里出现潜血不一定就是血尿,这种检查方法仅能作为血尿的初筛,还要进一步做显微镜检查。“诊断血尿是以镜检为标准的。但是在普通体检时,检验医生不可能一个一个在显微镜下看,都是用化学反应的方法,省时省力,但很可能出现误差。”专家提醒。 运动、发烧都会出现蛋白尿 有人在单位体检时发现,尿检一项中有“蛋白尿”等结果,并标明“到肾病科进一步诊治”,就非常惊恐,这到底预示着什么? 赵占正说,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又称一过性蛋白尿,是指健康人出现的暂时性蛋白尿。在剧烈运动、发烧、高温、严寒甚至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女性的白带等分泌物污染尿液也会出现蛋白尿,所以女性一定要清洗会阴后,再留尿送检。 而病理性蛋白尿也并非肾脏病的“专利”,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都会导致尿中出现蛋白。 蛋白尿以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并且绝大多数肾炎都会出现蛋白尿。因此,尿检出现了“蛋白尿”,不一定就是肾脏病,应到肾病科进一步检查。 |
前一篇:贩卖药品与贩卖疾病

加载中…